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下列与内环境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组织液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和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D.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动态平衡的.

解答 解:A、激素、抗体、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B、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其内环境是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测为淋巴,外侧为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淋巴与组织液,B正确;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和大多数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但部分脂溶性的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发生细胞内,C错误;
D、稳态指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明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A.将悬铃木无菌苗叶片细胞制成愈伤组织,培养得到再生植株

B.将甲流病毒外壳蛋白诱导的小鼠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培养获得抗甲流抗体

C.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兔子卵母细胞中,培养出大熊猫早期胚胎

D.将中华猕猴桃叶肉细胞与狗枣猕猴桃叶肉细胞杂交,获得耐寒性提高的新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图1为细胞部分结构和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A-E为细胞内结构,①-⑨为物质运输途径;图2表示图1囊泡运输调控机制,其中物质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请据图回答:

(1)据图1,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B→A→D→溶酶体(用字母和箭头表示).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
(2)正常情况下,溶酶体中pH比溶酶体外低2.2,能维系此差值的原因是ATP中的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的化学能不断趋动H+(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溶酶体.
(3)由图2可知,只有当囊泡上的V-SNARE蛋白与靶膜上的相应受体(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与靶膜才能融合,该过程由GTP水解供能,GTP水解反应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的可怕水平”,“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

(1)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
(2)丙同学的错误是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发酵液从排气管流出.
(3)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葡萄醋(果醋)、葡萄酒(果酒)、葡萄酒(果酒).
(4)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错误操作是未及时排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端粒通常由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重复序列组成.它们能防止不同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细胞衰老过程中端粒逐渐变短,端粒酶能结合到端粒上,可利用自身某段RNA作模板合成端粒DNA.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功能上看,端粒酶类似于逆转录酶
B.通过诱导癌细胞中端粒酶基因突变可控制癌症
C.无端粒酶时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
D.不同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导致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如图2方框中所示结构可以相当于图1中的④(填序号),它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分析如图中应该包含了8种核苷酸.
(2)图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翻译,进行的场所是〔⑥〕核糖体,所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3)如果用32P作为放射性标记元素,则可标记在如图中的①或④处.(填序号)
(4)噬菌体内不能发生左图所示过程,原因是噬菌体内没有完成该过程所需的核糖体、原料、能量、酶等条件.
(5)若该多肽合成到左图示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终止合成,则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是UAA.
(6)若①所示的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D    A. 55    B. 64     C. 111      D.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请回答与“果酒及果醋的制作”实验有关的问题:
(1)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2)在果酒制备过程中,为了提高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由于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因此常将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制成固定化酶.
(3)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C(A.发酵过程中有CO2产生,便于排出   D.发酵过程中有利于酒精挥发,降低酒精度).
(4)果酒制作果醋过程中,通入空气需要经过脱脂棉(球)过滤.果醋发酵结束的标志是PH不再减少.
(二)北极比目鱼中由抗冻基因,其编码的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强.如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是通过化学(人工)合成方法获取了目的基因,图中的②过程需要用到的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下列,不能说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的是A(A.检测受体细胞是否有质粒  B.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C.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  D.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转录出的mRNA)
(3)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番茄组织块在愈伤组织形成后,将含有愈伤组织培养物的试管放在摇床上,通过液体悬浮培养可以分散成胚性细胞.
(4)为了检测抗冻番茄植株是否成功培育,应将该植株放在低温(寒冷)环境中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药物X能有效增加白细胞数量,但会使血液中AST(天门冬氢酸氨基转移酶) 浓度偏高.为了验证药物x的作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实验动物1组(5只)、药物x溶液(用10%葡萄糖溶液配制而成)、10%葡萄糖溶液、注射器等.(要求与说明:实验动物不分组,测白细胞数量和AST浓度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①①取实验动物一只,培养一段时间后采集血液,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统计白细胞数量和AST浓度,并统计记录;
②注射适量的10%葡萄糖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采集血液,测定实验动物的白细胞数目和AST浓度并记录;
③注射适量且等量的药物X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釆集血液,测定实验动物的白细胞数目和AST浓度并记录.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所检测的3次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实验动物不分组的主要原因是B.
A.数量偏少    B.个体差异大    C.数量为奇数
②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利用原有实验动物在白细胞数目和AST浓度后进行重复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