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下列关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的
B.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传送激素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C.免疫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都是通过它的防卫与监控功能来实现的
D.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分析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五类植物激素的合成、分布和功能:

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
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

解答 解:A、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但是机体内兴奋传导具有单向性,A错误;
B、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传送化学物质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除激素外,还有二氧化碳等物质,B错误;
C、免疫系统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功能和清除功能来实现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C错误;
D、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调节及免疫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识记免疫系统的功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省大同市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简单表示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分析:

(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行 ,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 获得葡萄酒。

(2)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可用密度计测量),原因是

(3)酒精发酵时, ℃左右是酵母菌最适温度;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 ℃。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生成,可以用 来检验,现象是

(5)如果用葡萄酒来制葡萄醋,请写出反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实验表明,IAA的短距离运输以细胞到细胞的方式进行,且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载体不同,其中输出与PIN蛋白相关.PIN蛋白会通过胞吐(依赖于生长素应答因子ARF)输出IAA,如图表示此过程的部分作用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GNOM蛋白活性增强会抑制PIN蛋白胞吐
B.TPL与$\frac{AUX}{IAA}$蛋白结合物含量升高,有助于IAA的输出
C.IAA、$\frac{AUX}{IAA}$与TIR1蛋白结合,促进IAA输出
D.IAA浓度高时有利于其输出,所以其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主要菌种不一定是真核生物B.温度控制必须保证微生物繁殖最快
C.发酵过程会产生CO2并释放热量D.可通过色、香、味等对产品进行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灌浆期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分为灌浆前期、中期、后期,约80%的营养物质在灌浆中期运往小麦籽粒积累.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灌浆期小麦旗叶(植株最上面的一片叶子,对产量起决定作用)光合特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施氮水平/kg•hm-2叶绿素/mg•g-1净光合速率/C02μmol.m-2•s-1产量
/kg•hm-2
 
灌浆中期灌浆后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
正常光照01.20.3812.433.964045.9
1201.260.8513.704.885690.2
2403.232.3714.205.718153.4
遮光50%03.391.6611.3010.243006.5
1203.793.1212.6011.423317.0
2404.003.6714.0712.203513.4
(1)小麦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其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2)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先用无水乙醇(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色素,再测定色素对光的吸收量,通过色素对光的吸收量间接计算叶绿素含量.
(3)正常光照条件下,与灌浆中期相比,灌浆后期的净光合速率降低,据表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降低.
(4)实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对提高小麦产量作用更显著的光照条件是正常光照.
(5)与正常光照相比,遮光处理后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在灌浆中期下降不明显,但小麦产量却明显下降,其可能原因是旗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输送至籽粒的比例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省大同市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设计生态农业时,增加食物链的目的不是

A.实现光合产物的分层多级利用 B.实现能量的重复再利用

C.实现废物的资源化 D.减轻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请运用所学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组成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完成一次反射活动反射弧内涉及2种形式的信号转换.
(2)当突然叩击一个人膝盖时即可发生膝跳反射,而当此人有意抵触时再叩击其膝盖却不能发生膝跳反射.这说明位于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对脊髓内的低级神经中枢具有控制作用.
(3)人体下丘脑内的神经分泌细胞,既可分泌激素也可以参与反射弧的组成.据此推断在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膜上相关受体应该有两类.一类能够与神经递质结合,另一类能够与激素结合;在细胞通讯中,与受体结合的物质都叫作信号(息)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为探究高浓度CO2对冷藏水果细胞呼吸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等量新鲜蓝莓分别置于两个密闭的冷藏箱中,一个冷藏箱中只有普通空气(未处理组),另一个加入等量的含高浓度CO2的空气(CO2处理组),两组都在4℃条件下贮藏.以后每10天(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mol)和O2吸收量(mol),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0〜10d内蓝莓细胞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细胞呼吸的产物除了CO2外,还有水和酒精;20d后CO2处理组蓝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2)实验结果显示,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的$\frac{{CO}_{2}}{{O}_{2}}$的值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密闭冷藏箱中O2浓度逐渐降低,蓝莓细胞有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无氧呼吸逐渐增强.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高浓度CO2处理对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等遗传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2)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如果 S型菌的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则出现的 S型菌为多种类型,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3)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如下:
①S型菌的蛋白质或多糖+R型菌→只有R型菌
②S型菌的DNA+R型菌→R型菌+S型菌
③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只有R型菌
增设实验③的目的是证明无DNA则转化一定不能发生.
(4)研究表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为什么遗传学家无法推测出RN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比例关系?RNA是单链,碱基之间没有统一的配对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