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如图中I、II、III曲线所示,请据图回答:
(1) 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的是曲线______________。 曲线III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宜采取______________保护的措施。
(2) 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生物进化;一旦种群间出现______________,说明新物种形成。
(3) 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处于T2到T3阶段、且其他条件不变时,则前一营级的能量会______________;处于同一一营养级不同物种之间属于______________关系。
(4) 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的功能。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浙江省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关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是形成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
B.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一定能够自由交配
C.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小麦可看作一个新物种
D.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西瓜可看作一个新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黑龙江大庆市高二学期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黑龙江大庆市高二学期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某海洋动物中获得一基因,其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性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目前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首先要做的是
A.合成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
B.构建含目的肽DNA片段的表达载体
C.依据P1氨基酸序列设计多条模拟肽
D.筛选出具有优良活性的模拟肽作为目的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黑龙江大庆市高二学期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A.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B.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D.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与葡萄糖大量消耗有关
B.曲线AB段酵母菌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酵母菌数量增多、酵母菌进行产乙醇的无氧呼吸,产能少,需消耗更多的葡萄糖
D.曲线AC段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原因是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年湖南省长沙市4月高考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摘取外型正常、生长旺盛的菠菜叶若干,在叶上避开大型叶脉用打孔器打出直径为1cm的小圆形叶片30片;
步骤二:用适当方法使小圆形叶片内部的气体全部逸出,放入黑暗处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待用,此时叶片全部沉在水底;
步骤三:取3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清水,然后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
步骤四:分别对这3个实验装置进行强、中、弱三种光照,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片浮起的数量。
(1)步骤二中小圆形叶片下沉的原因是 。
(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若实验室仅有一功率为40w且位置固定的人工光源,则自变量可通过 来实现。
(3)农业生产上许多增加产量的措施,是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 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该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分析可知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 来增加产量。
组别 | 弱 | 中 | 强 | ||||||
时间(分钟) | 1 | 2 | 3 | 1 | 2 | 3 | 1 | 2 | 3 |
上浮数量(片) | 5 | 6 | 8 | 7 | 8 | 9 | 9 | 10 | 10 |
(注:组别中的弱、中、强分别对应题干中的弱、中、强三种光照处理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年广东省高三第一轮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取样地点 | 取样时间 | 动物种类及数量 | ||
蚂蚁 | 蚯蚓 | 蜈蚣 | ||
溪边土壤 | 上午10点 | 很少 | 较多 | 非常多 |
晚上10点 | 少 | 多 | 较多 | |
山地土壤 | 上午10点 | 非常多 | 较少 | 较少 |
晚上10点 | 较多 | 少 | 很少 | |
A.表中所列出的三种动物均为消费者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
C.土壤中的小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
D.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3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6分)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组别 | 实验操作 | 蓝色消失 时间(min) | ||||
叶绿体 悬浮液 | 试剂1 | 试剂2 | 光照强度 | CO2 | ||
甲 | 5ml | 0.1%DCPIP溶液5~6滴 |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 3KLx | 未通入 | 30 |
乙 | 5ml | Y | 60 | |||
丙 | 5ml |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 1KLx | 65 | ||
丁 | 5ml | Y | 120 | |||
(1)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 。实验乙、丁中Y为 ,用细胞等渗溶液取代清水配制M溶液的目的是 。
(2)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 。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相关气体产生的具体部位是 。因未通入CO2,暗反应不能为光反应提供 ,所以气泡不能持续产生。
(3)本实验的结论有:
①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