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某生物小组利用图一装置培养东阳香榧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香榧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二所示.请据图回答:

(1)香榧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2)香榧幼苗在t2时刻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叶肉细胞中的光合速率大于(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
(3)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低点是t4
(4)t4补充CO2能显著提高植物的光饱和点,原因可能是三碳酸:CO2浓度增加,碳反应中用于还原所需要的能量增多.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缺Mg,会影响香榧幼苗对红光和蓝紫光光的吸收.
(5)如果香榧幼苗移入坡地,干旱条件下叶片衰老速率加快,与细胞内的细胞分裂素(激素)含量下降有关.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一是密闭容器,光合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容器内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浓度达到平衡,即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图二中,t4点氧气的释放速率为0,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最低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解:(1)由于香榧根尖细胞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所以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香榧幼苗在t2时刻,既有光合作用也有呼吸作用,两种生理过程都可以产生[H],故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同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氧气浓度上升.
(3)t4点氧气的释放速率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容器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最低点.
(4)t4补充CO2能显著提高植物的光饱和点,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其固定生成三碳酸的量增多,碳反应中用于还原所需要的能量增多.镁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叶绿素合成不足,而且其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会减少.
(5)香榧幼苗移入坡地,干旱条件下叶片衰老速率加快,与细胞内的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有关.
故答案为:
(1)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2)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     大于        
(3)t4
(4)三碳酸      红光和蓝紫光    
(5)细胞分裂素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筛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下列现代生物科技相关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可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B.蛋白质工程可生产自然界没有的全新蛋白质
C.快速培育无病毒植株主要应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D.植物组织培养需依次经过再分化和脱分化再个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探究氧气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设置了有氧和无氧两组实验.取等量的培养液,接种适量的酵母菌,有氧组持续通入空气,无氧组用石蜡油覆盖液面以隔绝空气.在30℃条件下培养72h,抽样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配制好的培养液需要经过煮沸冷却处理才能接种酵母菌.
(2)结果表明,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培养24h后,种群数量不升反降,其原因是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缺乏.
(3)无氧组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有氧组,其原因可能是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少,酵母菌增殖速率较慢和酒精的积累对酵母菌产生毒害;为验证上述推测,请提出一个具有可行性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的名称是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为了行道树的树荫更浓密,园林工人常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多施肥B.适时打顶C.多灌溉D.经常松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最终结果是(  )
A.产生杂种植株B.产生杂种细胞C.原生质体融合D.形成愈伤组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白叶枯病菌感染所致.研究发现,野生稻中存在抗白叶枯病的性状.利用基因克隆技术从野生稻中克隆得到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基因,并转入水稻细胞,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选取甲和乙两个抗白叶枯病的转基因植株,分别自交,结果见下表.
亲本子一代
抗白叶枯病(株)不抗白叶枯病(株)
28998
37025
请回答:
(1)白叶枯病菌属于细菌,其细胞内DNA主要位于拟核部位.
(2)抗白叶枯病基因在转录时,首先是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某一启动部位相结合,转录后的RNA需在细胞核中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翻译时,核糖体认读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并沿着mRNA移动,一条mRNA上往往串联着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这些核糖体上翻译出来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相同.(相同/不同)
(3)如果转入水稻的抗性基因都能正常行使功能,乙的自交子一代中不抗白叶枯病植株的比例显著比甲的低,其可能的原因是乙细胞中有两个抗性基因,且两个抗性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从基因组成看,亲本乙能产生3种配子.
(4)请用遗传图解写出甲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杂交获得F1的过程(假设:抗性基因为R+、无抗性基因为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奶牛的两种方法,请分析回答:

(1)方法Ⅰ中,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B牛超数排卵,对B牛和D牛应做同期发情处理.与A牛配种后,用待定装置将B牛子宫内的早期胚胎冲洗出来叫做冲卵.将收集的胚胎直接向D牛移植或放入-196℃液氮(低温)探究下保存.
(2)方法Ⅱ的原理是细胞核的全能性,可用电刺激(电脉冲)(物理方法)激活重构卵,使其完成下表分裂和发育进程.
(3)方法Ⅰ和方法Ⅱ中均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E牛和F牛遗传物质的共同来源是卵细胞细胞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图.有光分析错误的是(  )
A.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2个A基因
C.植物染色体杂交育种具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目的性强等优点
D.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F1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3种.为研究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F1籽粒颜色
第一组纯合紫色×纯合紫色紫色
第二组纯合紫色×纯合黄色紫色
第三组纯合黄色×纯合黄色黄色
第四组黄色×黄色黄色、白色
第五组紫色×紫色紫色、黄色、白色
第六组白色×白色白色
(1)玉米籽粒的三种颜色互为,根据前四组的实验结果不能(填“能”或“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由几对基因控制.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6种.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3:1;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frac{1}{6}$.
(3)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甲所示.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