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了O2由叶绿体释放出来 | |
B. |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 |
C. | 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 | |
D. | 卡尔文实验探明了CO2中碳的转化途径为:CO2→C5→(CH2O) |
分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解答 解:A、恩格尔曼的实验发现O2由叶绿体释放出来,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
B、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更新空气,B正确;
C、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C正确;
D、卡尔文实验探明了CO2中碳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O),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了解各位科学家的基本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均可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温度升高5℃,则A点位置上升 | |
B. | 若温度升高5℃,则B点位置不变 | |
C. | 若再加入少量淀粉酶,则A点位置上升 | |
D. | 若再加入少量淀粉酶,则B点位置上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都共同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 B. | 都是细胞内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 ||
C. | 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 D. | 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当地、当时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 |
B. | 人口密度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 | |
C. | 影响人口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生理基础,而与社会制约因素无关 | |
D. | 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每条染色体上可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 | |
B. | 每个DNA 分子上含有一个或两个基因 | |
C. | 基因是一段有遗传功能的DNA或RNA分子片段 | |
D. |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与等位基因的行为有着平行的关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