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个数为( )
A.m-n+z B.m-n-z C.m-z+nD.m+z+n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需要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那么该实验中所用的同位素名称及此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部位分别是 ( )
A.35S、R基 B.35S、氨基 C.32S、羧基 D.32S、R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通过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在基因工程中依次叫做基因表达载体、目的基因
B.形成③的操作中使用的酶有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
C.由④培育至⑤过程中,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在⑤幼苗中检测到抗枯萎病基因标志着成功培育新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装有正常生长的酵母菌及足量培养液,试管中装有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从阀门通入的空气己去除C02,实验过程其他条件适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打开阀门进行实验,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则通入锥形瓶的02属于无关变量
B. 若关闭阀门进行实验,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重铬酸钾检测锥形瓶中的培养液中是否有乙醇产生
C. 若打开阀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试管溶液颜色变化所需的时间越短,则表明酵母菌在所处温度下的有氧呼吸越旺盛
D. 若关闭阀门,以乳酸菌替代酵母菌进行实验,试管中溶液颓色由蓝变绿再变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选取某种植物生长状况相同的四组枝条进行如图处理,其中甲、乙、丙切去顶芽,丁保留顶芽.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将切下的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相同的单侧光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1和4
B.乙组枝条在单侧光下表现为直立生长
C.若此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实验现象不变的是甲和丙
D.丙组枝条在单侧光下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32P标记的DNA分子放在31P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3次复制,在所形成的子代DNA中,含32P的DNA,含31P的DNA分别占总数的( )
A. ,1
B. ,
C. ,
D.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图甲)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图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由来已久,请根据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就有科学家认为,生长素(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是造成向光性的原因.那么,这种分布不均,是由于单侧光破坏了向光侧的IAA造成的,还是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重新分配造成的呢?有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在A,B,C,D四个实验中,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并不会破坏向光侧的IAA;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由此可以形成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问题上又获得了新的进展.他们用更精密的方法测定了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IAA的含量,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植物 | IAA分布(%) | |
向光侧 | 背光侧 | |
A | 50.0 | 50.0 |
B | 50.2 | 49.8 |
C | 50.1 | 49.9 |
D | 49.5 | 50.5 |
同时,他们还发现这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浓度明显高于背光一侧.根据上述两个事实推测,就这几种植物而言,其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具有的作用而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新的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还与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