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据美国《纽约时报》2月18日报道,美国政府将启动一项可媲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脑活动绘图”计划,以人脑为研究对象,增加对人脑如何工作的完整了解,为医学界寻找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孤独症等疾病的治疗方法.请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相关的问题:
(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左侧施加电刺激如图甲,使其兴奋.请在答题卡相应的图甲上,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的膜两侧标出电荷类型,然后再在膜内外两侧标出局部电流的方向.
 


(2)当神经冲动在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会发生信号模式的转变:电信号
m
 
→化学信号
n
 
→电信号,其中m、n代表的结构分别是
 
 

(3)图丙表示人在受到寒冷刺激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是
 
,甲状腺激素在反馈调节时作用的靶细胞是
 
.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将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将引起激素①②分泌量
 

(4)阿尔茨海默氏症也称老年性痴呆症,经研究发现,患者的神经元轴突末端呈现了由βA4蛋白质形成的“老年斑”.经DNA序列分析,发现表明,患者的第711位的缬氨酸变成变成了苯丙氨酸,有的则是第670和671位的赖氨酸和甲硫氨酸变成了天冬酰胺和亮氨酸,这表明这种病与遗传物质的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有关.
(5)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认为,正常成年人大脑中有一种pirb蛋白质能阻止大脑神经元之间生成新的连接,这将可能影响成年人的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从而在生理上减缓了成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题干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解答: 解:(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因此,图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正好相反.
(2)当神经冲动在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会发生信号模式的转变:电信号
m
 
→化学信号
n
 
→电信号,由于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内,神经递质释放后,和突触后膜结合,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故m、n代表的结构分别是突触小体和突触后膜.
(3)人在受到寒冷刺激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促使其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在反馈调节时作用的靶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使其分泌的促激素减少.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将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将引起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4)由于患者的第711位的缬氨酸变成变成了苯丙氨酸,有的则是第670和671位的赖氨酸和甲硫氨酸变成了天冬酰胺和亮氨酸,说明患者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的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故属于基因突变.
(5)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根据题意,pirb蛋白质能阻止大脑神经元之间生成新的连接,所以影响长期记忆
故答案为:
(1)
(2)突触小体(或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或神经递质受体)
(3)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增加
(4)基因突变
(5)长时记忆
点评: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该实验进行的条件是适宜的(  )
A、水分、温度和光照强度
B、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C、水分、温度和CO2浓度
D、温度、水分、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Ⅰ中放一盆正常生长的苹果植株,Ⅱ处为一U型管,Ⅲ处放一只健康的小白鼠,V使装置中的空气以一定速度按箭头方向流动.根据装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将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该植物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有
 
,大鼠呼出的CO2来自于
 
过程.(回答代谢过程).
(2)开关①打开,②③关闭,给装置Ⅰ中绿色植物适量的水、矿质元素,同时给以适宜光照一段时间后,B、D两处的成分差别是:B处
 
多于D处,D处
 
多于B处.
(3)开关①关闭,②③打开,同样光照条件下,短时间内Ⅰ中植物叶肉细胞的C3含量
 
(增加/减少);C5含量
 
(增加/减少);C处液面
 
(上升/下降).
(4)在(3)中条件下,Ⅰ中植物刚开始产生O2较多,但随时间延长,O2产生量越来越少,原因是装置中CO2含量越来越低,导致
 
积累,从而使光反应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母本父本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①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
 
,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
 

②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
 
,其比例为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
 

④请选用表中亲本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2)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
 
,具体的检测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以下是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请分析回答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完整的反射弧,若切断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时
 
(能、不能)引起效应器的活动;如果某反射是刺激皮肤引起的缩手反射,切断了传出神经后,大脑意识
 
(能、不能)支配缩手运动的产生.
(2)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
 
,维持该必要条件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
 
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3)某医生接待了因手被割伤前来就医的病人,在详细询问后,决定给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该病人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注射的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甲醛作用后脱毒形成的,从免疫学上说类毒素属于
 
.该病人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体内记忆细胞就会迅速经过
 
过程,形成大量的
 
,产生大量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面各曲线图所表示的,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小白鼠呼吸耗氧量随其生活环境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况
B、图②阴影部分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合理开采的叶面积指数为6
C、图③表示一片小树林中一天内CO2变化情况
D、图④表示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功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北欧鲫能在寒冷、缺氧环境中生活数月,金鱼也是耐缺氧的动物.请根据以下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图①为北欧鲫在缺氧环境下脑部的血流量图.缺氧时,北欧鲫脑部血流量
 
,以保证脑细胞进行
 
呼吸,分解葡萄糖获得足够的能量.
(2)图②为缺氧时北欧鲫体内糖代谢示意图.图中X所代表的化合物是
 

(3)金鱼与北欧鲫糖代谢途径相近.下表为4℃时,金鱼分别在正常氧和缺氧环境中生活12小时后,体内外有关物质浓度变化情况(单位:mmol/L)
组织的乳酸    组织中的酒精金鱼周围水体中的酒精
正常环境   0.18             00
缺氧环境   5.81            4.586.63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推断,图②中Y所代表的物质应为
 

(4)低温可使酶的活性降低,导致代谢水平降低,
 
减少,这是北欧鲫在寒冷环境中耐缺氧的原因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是
 

(2)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
 

(3)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
 

(4)利用酵母菌酿酒,无氧条件下,在酵母菌体内进行的是图中
 
过程.
(5)细胞呼吸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
 
中,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表示夏季玉米地里距地面高度不同处CO2浓度的变化,实线表示10时的测定结果,虚线表示22时的测定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富含有机肥的农田中,图中c点会左移
B、10时,植株不同高度处的光反应强度相同
C、22时,植株高处比低处固定CO2能力强
D、b点对应处是玉米植株叶面积较大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