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 初生演替 | 次生演替 |
起点 |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
基质与环境条件 |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
过程 |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森林阶段 | 杂草阶段→灌木阶段阶段→森林阶段 |
时间 | 经历的时间长 | 经历的时间短 |
速度 | 缓慢 | 较快 |
影响因素 | 自然因素 |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
实例 | 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 |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
解答 解:(1)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因此,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50-60株左右,这一措施主要是控制好水稻的种群密度,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2)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该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根据题干信息“稻飞虱以水稻幼叶为食,黑斑蛙可取食稻飞虱”可知食物链是水稻→稻飞虱→黑斑蛙,其中稻飞虱属于初级消费者.
(4)稻田中浮萍、鱼虾等生物可以增加此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维持系统的稳态.
故答案为:
(1)种群密度
(2)次生 土壤条件 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3)水稻→稻飞虱→黑斑蛙 初级
(4)自我调节能力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和影响因素,识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各小题,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噬菌体 烟草花叶病毒 HIV | B. | 烟草花叶病毒 噬菌体 HIV | ||
C. | 噬菌体 HIV 烟草花叶病毒 | D. | 烟草花叶病毒 HIV 噬菌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产生气体的过程都有水的参与 | B. | 产生气体的过程都会产生ATP | ||
C. | 产生气体的过程都受温度的影响 | D. | 产生气体的过程都在膜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c的数量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 | |
B. |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c与d之间存在食物方面的竞争 | |
C. |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发生水华现象,a和b的数量保持“J”型增长 | |
D. | 浮游植物急剧减少时,浮游植物到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 |
B. | 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
C. |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引起人类遗传病 | |
D. |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生长素溶液的浓度 (mol.L-1) | 10-13 | 10-12 | 10-11 | 10-10 | 10-9 | 10-8 | 10-7 | 10-6 | 10-5 | 10-4 | |
2d后的平均长度(mm) | 胚芽 | 12.3 | 12.3 | 12.7 | 13.5 | 14.7 | 16.0 | 15.1 | 12.2 | 10.8 | 10.0 |
胚根 | 11.3 | 12.1 | 12.7 | 13.6 | 12.6 | 12.0 | 10.9 | 10.0 | 10.0 | 1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肯定正常 | B. | 肯定血友病 | ||
C. | 患血友病的可能性较大 | D. | 正常的可能性较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