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根据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甲细胞产生丙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B.甲乙丙细胞内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3对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是aBD
D.该种动物的睾丸中,可同时发生甲→乙和甲→丙的分裂过程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因此甲→乙表示有丝分裂;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甲→丙表示减数分裂.

解答 解:A、由于甲细胞内含AA基因,所以在甲细胞产生丙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即A基因突变为a,A正确;
B、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甲乙细胞内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但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观察丙中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卵细胞基因型是aBXD,C错误;
D、由于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所以该种动物的卵巢中,可同时发生甲→乙和甲→丙的分裂过程,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向甲、乙两气球中分别注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分别注入适量相等的氧气,扎紧气球,分别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实验组,乙是对照组
B.30  min后乙烧杯中液面没有变化
C.甲烧杯中的液面上升,但上升的速度会发生变化
D.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培养液以确认进行的是否是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如图表示其相互作用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在突触前膜所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作用下,仅由该类细胞的作用所引起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来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2)若甲图示的免疫细胞为T细胞,其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为将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类物质的主要作用是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3)若图乙的过程是图甲中激素B直接作用的效果,则激素B是由睾丸分泌的.
(4)图乙中,细胞C的染色体组成是Ⅱ、Ⅲ、Ⅳ、X或Ⅱ、Ⅲ、Ⅳ、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学生探究根的哪一部位生长最快,在实验前绘制了根尖各段长度图,请你预测生长最快的一段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甲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代表的结构为核膜,图中Ⅲ携带的氨基酸为苏氨酸.
(2)完成过程①需要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物质有ATP、核糖核苷酸和RNA聚合酶.从图中分析,转录的发生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
(3)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α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① (填序号),线粒体功能会(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4)若细胞核中某个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请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原因突变位点转录对应终止密码子,导致翻译提前终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若图是生命系统常见的调节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表示的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其对维持生命系统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B.若乙表示甲状腺激素,则甲可表示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C.此图可用来表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D.若图表示的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羊两种群数量变化,则甲乙分别表示狼和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翻译时,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
B.转录开始时,RNA聚合酶必须与基因上的起始密码子结合
C.DNA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差错,但是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D.逆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翻译时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植物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图甲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NA复制,此过程发生在图乙中的d→e(用字母与箭头表示)阶段.
(2)图甲中CD段对应图乙的b→c(用字母与箭头表示)阶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3)图甲中BC段对应的细胞中有染色体24条,核DNA48个.
(4)请依据图乙,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e→a→b→c→d(d→d);染色体形态变化由c到d发生在末期,该时期活动明显加强的细胞器主要是高尔基体.
(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B
A、染色→解离→漂洗→制片
B、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D、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沙丘上进行的是原生演替,火山岩、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 原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 原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