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城市高楼林立,屋顶花园能有效增加绿地覆盖率,逐渐成为净化空气,降低室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提高屋顶植物的生态效益,有人做了相关实验,并绘出了有关图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夏季中午,屋顶植物的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之间的关系可用甲图中的
 
表示(填字母),此时细胞内产生CO2的具体场所是
 
.若长期处于甲图中
 
所示状态(填字母),则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2)图乙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1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位置X.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以氧气的释放量代表光合作用速率,图示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
②用这一方法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要比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低,原因是
 

③有同学认为该实验缺少对照组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较大,请简述如何设置对照组.
 

(3)某研究小组欲使用该装置测定某屋顶植物在不同氧气条件下时的细胞呼吸速率,需要将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
 
,同时应将该装置置于
 
环境中,图丙为测得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图,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的
 
倍,该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
分析:分析图解:图甲中,A细胞中,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除了供应给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还有部分释放到细胞外,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B细胞中,只有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C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供给叶绿体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D细胞中,叶绿体除吸收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外,还需从细胞外吸收部分二氧化碳,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图乙中,实验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因此实验装置测的气体变化量表示氧气量.此值为表观光合速率(即净光合速率).
丙图中,以CO2释放量相对值计算:a浓度:氧吸收为0,只有无氧呼吸.b浓度:有氧呼吸为3,无氧呼吸为(8-3);c浓度:有氧呼吸为4,无氧呼吸为(6-4);d浓度:有氧呼吸为7,无氧呼吸为0.由此判断:c浓度最适于贮藏;b浓度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2.5,为有氧呼吸(0.5)的5倍;d点无氧呼吸为0.
解答: 解:(1)夏季中午,屋顶植物的光合强度远远大于呼吸强度,即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供给叶绿体利用之外,叶绿体还需要从细胞外吸收二氧化碳,即之间的关系可用甲图中的D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中,CO2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即具体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若长期处于甲图中A、B、C所示状态,即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是,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2)①10分钟内,针筒的读数由0.2mL变为0.6mL,说明产生了0.4mL的氧气,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0.4÷
1
6
=2.4mL/h.
②由于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部分氧气,所以测量提出的光合作用速率,比实际的光合速率为低.
③有同学认为该实验缺少对照组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较大,因此在设置对照组时,可以除去原装置中的植物,其他均不变.
(3)某研究小组欲使用该装置测定某屋顶植物在不同氧气条件下时的细胞呼吸速率,需要将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NaOH或KOH,用于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测定消耗的氧气量,同时应将该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氧浓度为b时,据图可看出,释放二氧化碳为8,吸收氧气为3,只要二者不等,植物就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式,可以求出无氧呼吸消耗2.5的葡萄糖,而有氧呼吸只消耗0.5的葡萄糖,该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故答案为:
(1)D     线粒体基质     A、B、C
(2)①2.4
②植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③答案要点:除去原装置中的植物,其他均不变
(3)NaOH/KOH(或其他可吸收二氧化碳的碱性溶液)      黑暗     5
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点评: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考生要能够通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方向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关系;实验设计比较巧妙,可以通过针筒上的读数测出一定时间内的氧气释放量,进而可计算出净光合速率;同时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之间的比值进行相关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F2性状分离比是3:1
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1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使废物资源化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森林生态系统         D.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循环
(2)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能属于
 
.在建立该生态系统以前,在炎热的夏天,鱼塘水体会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水变绿的原因是
 
,发臭的原因是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3)图2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一地段东亚飞蝗数量的变化,在图中B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型.如果该农田中食虫鸟数量增加,则东亚飞蝗种群的K值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了验证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并加入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将小鼠的肝脏剪碎后,用
 
处理,就可以获得离散的肝细胞.
(2)该实验实验目的是
 
 
为实验组.
(3)进入肝细胞内3H-TdR 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
 
,该种分子所在的动物细胞结构名称是
 
.乙组细胞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的
 
(强或弱),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家将人的生长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过程如图1,据图回答:

(1)人的基因之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这说明是
 

(2)图1中(3)过程用人工方法,使体外重组的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内.一般将受体大肠杆菌用
 
处理,以增大的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容易进入受体细胞.
(3)检测大肠杆菌B是否导入了质粒或重组质粒,可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
 
的培养基上,理由是:
 

(4)用剪刀代表进行切割.酶切位点在图2
 
 (a处还是b处),此化学键称为
 

(5)人生长激素基因指导合成生长激素的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可表示为
 

(6)若目的基因的粘性末端如图3所示,则运载体上能与之接合的粘性末端是:(在图3框内绘图作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是(  )
A、处理扦插的沙枣枝条,促进生根
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
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
D、作为双子叶植物杂草的除草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通关系示意图,看图回答.(图中△为有毒物质浓度.单位:百万分之一)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说明生产者是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千焦/(厘米2?年).
(3)图中无机物箭头是指H2O和CO2等物质的流通过程.图中D是
 
,通过它们的
 
 
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D在物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是保证物质的再利用.
(4)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
 
中的有毒物质,经
 
浓缩,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生物界氮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完成过程①和②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成分是
 
,其中的基因结构与酵母菌细胞内基因结构的区别是
 

(2)大气中的氮主要通过④进入生物群落,该过程称为
 

(3)植物完成⑤过程,NO3- 进入植物根部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4)在人体内,通过⑦过程能否生成赖氨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决定,而不受自身的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遗传过程如图所示.现有右旋和左旋椎实螺若干,回答下列问题:
(1)“母性效应”现象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2)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
 

螺壳表现为右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
 

(3)F2出现三种基因型的根本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