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棉蚜是一种生活在棉花上的农业害虫。研究人员将不同初始密度(1头/叶和20头/叶)的棉蚜放在开放和封闭条件的相同环境中,研究其种群变化情况,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法。调查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初始密度越大,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______。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比封闭条件下更早衰退的原因可能与______、______等有关。
(2)研究人员对某地区棉田中的棉蚜和七星瓢虫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头/100株)。由表可知,七星瓢虫与棉蚜的种间关系为______。
观测日期 | 5 月17日 | 5 月24日 | 5 月31日 | 6 月7日 | 6 月14日 | 6月21日 | 6 月28日 | 7 月5日 | 7 月12日 | 7 月19日 | 7 月26日 | 8 月2日 |
棉蚜 | 0 | 10 | 940 | 1560 | 2990 | 24530 | 58930 | 91600 | 8910 | 1850 | 188 | 128 |
瓢虫 | 0 | 0 | 4 | 6 | 10 | 10 | 610 | 11094 | 510 | 168 | 90 | 69 |
(3)七星瓢虫遇到敌害侵袭时,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驱赶天敌,该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作用。
(4)相较于使用农药灭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
【答案】样方法 越大 天敌数量多 迁出率高 捕食 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减少污染 提高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解析】
据题文描述和图表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有害动物的防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1)棉蚜的活动能力极弱,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曲线图显示:在一定时间内,无论是开放条件下还是封闭条件下,20头/叶的种群密度增加的幅度均大于1头/叶的种群,说明相同条件下,初始密度越大,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越大。与封闭条件下相比,开放条件下存在种群的迁入和迁出,据此可推知: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比封闭条件下更早衰退的原因可能与天敌数量多、迁出率高等有关。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棉蚜和瓢虫的种群数量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说明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3)七星瓢虫遇到敌害侵袭时,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驱赶天敌,该过程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相较于使用农药灭虫,生物防治方法的优点有减少污染、提高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图甲①②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
B.若图甲④中茎的背光侧的浓度为g,则向光侧浓度可能在m~e之间
C.如果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一段时间后该植物的茎弯曲生长
D.若图甲①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大于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包膜病毒,其基因组为单链RNA。
(1)EBOV以_____方式进入人体宿主细胞的。
A.胞吞 B.主动运输
C.被动运输 D.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
(2)EBOV侵入人体后,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刺激浆细胞增殖、分化后消灭该病毒
C.被巨噬细胞特异性识别并清除 D.与特定的抗体结合可失去致病能力
(3)EBOV主要通过血液、精液、粪便、汗液等分泌物传播,直接接触患者和患者使用过的注射器等都容易感染病毒,由此可以推测EBOV的两大主要传播途径是_____.预防该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此措施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_____。
如图是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反应简化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小写字母表示有关物质或结构。
(4)图中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的免疫细胞是_____.接种疫苗或患病后获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图中细胞_____有关。EBOV进入人体后,首先攻击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最终引发严重出血现象甚至危及生命。
(5)据图分析,EBOV最终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瘫痪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小组对某地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t2时种群数量最少
B.在0~t3时间段乙为增长型种群
C.甲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由于生存条件较理想,乙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示从土壤中筛选出能产生脲酶的微生物并予以纯化的基本操作流程。如果在平板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那么目的菌落周围将出现( )
A.红圈B.紫圈C.蓝圈D.透明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的示意图,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P肽段功能缺失,则可继续合成新生肽但无法将蛋白分泌到细胞外
B. 合成①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但⑥的合成与核仁无关
C. 多个核糖体结合的①是相同的,但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D. 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结构一定会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1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_____.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多样性。
(2)在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_____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____。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图谱,正确的推断是( )
A.Ⅱ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D表示的育种方法与A→B→C表示的育种方法都能将两个亲本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亲本上的,但A→B→C表示的育种方法与A→D的相比较,其优越性在于_____。
(2)选用抗性植株与纯合敏感型植株杂交,F1自交,若F2的性状比为15(敏感):1(抗性),则可初步推测_____。
(3)F过程最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的作用原理是_____。
(4)图中G→J过程表示基因工程育种过程;与E表示的育种方法相比,该育种方法较明显的特点是_____;与A→D表示的育种方法相比,该育种方法较明显的特点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