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3分)下图为体内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综合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 图中细胞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化发育而来,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开始增殖、分化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侵入到人体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往往先通过图中免疫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图中免疫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使病毒释放出来,最后彻底清除。
(3)人类可怕的艾滋病,主要是HIV病毒攻击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使之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使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的疾病,它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
(4)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于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33.(10分) 概念图是一种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与“生物的遗传物质”相关的概念:
(1)填写有关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碱基C参与构成①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构成⑥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发生的场所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发生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3.我国大概有9300万的乙肝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肝疫苗是一种抗体
B. 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 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 入侵的乙肝病毒被抗体结合后失去致病能力,并将被T细胞吞噬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4、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
A.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该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 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基因的携带者
D.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8、具有 AaBb 基因型的个体(二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二对同源染色体上),它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别裂后,产生一个 Ab 基因型的卵细胞三个极体,这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 ( )
A. AB 、Ab 、ab B. Ab 、aB 、aB C. AB 、aB 、ab D. Ab 、Ab 、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36.某学生完成了下面的实验:他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然后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并用本尼地溶液(一种用来检验麦芽糖的试剂)检验之,嚼碎的面包变成了红色(麦芽糖与试剂反应的颜色),因此,他做出结论,认为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的错误在于( )
A.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