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两个相关的生理过程,其中a、b、c表示物质,甲和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器;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1 cm2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1分析,如果物质a为O2,它在细胞器甲的__________(场所)产生,物质c是一种含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它最可能是________。H2O在结构乙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_。
(2) 从图2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mg·cm-2·h-1(用图中字母表示),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mg·cm-2·h-1(用图中字母表示)。
(3)从图2分析,恒定在上述______________℃温度下,维持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1 cm2增重最多,增重了____________mg。
【答案】 (叶绿体)基粒(或类囊体) 丙酮酸 (线粒体)内膜 X Y+2X 14 36
【解析】试题分析:图1甲消耗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表示叶绿体;乙表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表示氧气,b表示葡萄糖,c表示丙酮酸.图2无光时单位时间内叶片重量的减少量等于呼吸强度,故1小时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为X,单位时间光照下叶片重量的增加量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
(1)从图1分析,如果物质a为O2,它在细胞器甲叶绿体的基粒(或类囊体)产生,物质c是一种含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它最可能是丙酮酸.H2O在结构乙线粒体的产生部位是线粒体内膜.
(2)无光处理1小时叶片由M变为(M-X),则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mg/cm2h),而单位时间光照下叶片重量的增加量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故光照一小时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M+Y-(M-X)+X=Y+2X.
(3)白天净光合速率= M+Y-(M-X)=X+Y,从图2结果可以看出,在14℃温度下,维持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3+2×2)×12-2×24=36mg.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的基因模型为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内部和周围的DNA片段情况。距离以千碱基对(kb)表示,但未按比例画出,基因长度共8kb,人为划分a-g共7个区间,转录直接生成的mRNA中d区间所对应的区域会被加工切除,成为成熟的mRN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起始密码子对应位点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B. 终止密码子是最后一个氨基酸结合到核糖体的位点
C. 该酶是由299个氨基酸组成的
D. mRNA上某一特定位点需要的氨基酸均可以由几种特定的tRNA将它转运到核糖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内,在其它条件适宜且恒定的条件下,人为制造缺水环境(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某植物生理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CO2+H2O (CH2O)+O2 ,用18O对光合作用中H2O和CO2的氧元素进行同位素示踪发现上述反应式并不能体现氧元素的去路,该总反应式应改为___更合理。
(2)植物缺水后膜结构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缺水后会使叶绿体变形,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据此推测最可能是___________,导致光合能力不能恢复。检测发现此时植物细胞外液的导电能力增大,表明细胞膜的透性___________(增大/减少/不变)。
(3)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叶片发黄,原因是___________。叶面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导致叶肉细胞间隙CO2浓度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叶肉细胞内的C3/C5比值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连续观察(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三次观察的目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用数字序号表示)。
①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起始的状态;②观察质壁分离现象;③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视野中能被观察到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能否观察到染色体?_________。
(3)以下A、B、C、D四图所示实验中,其实验原理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原理差异最大的是________。
(4)以下是一个测定某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
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每组试管中注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第二步:在每组的a试管中加入等量叶圆片和少量亚甲基蓝晶粒(对溶液浓度影响可忽略不计),并定时摇晃;
第三步:从每组a中吸取1小滴蓝色液体,小心放入对应b试管的溶液中部,观察蓝色液滴沉浮情况并记录。
实验示意图如下:
说明:若a管溶液浓度上升,蓝色液滴将在b管的无色溶液中下沉;反之蓝色液滴将上浮;若a管溶液浓度不变,蓝色液滴将均匀扩散。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a1、b1 | a2、b2 | a3、b3 | a4、b4 | a5、b5 |
蔗糖溶液浓度 | 0.0125M | 0.025M | 0.05M | 0.1M | 0.2M |
液滴沉浮情况 | 下沉 | 微下沉 | 均匀扩散 | 微上浮 | 上浮 |
①本实验的原理是:植物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___________时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现象,引起外界溶液浓度的改变,这种变化可通过蓝色液滴的浮沉反映出来。
②本实验不同组别间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
③若在某组a试管中的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则在第三步操作中,将发现蓝色液滴_________。
④在操作正确情况下,若发现在所有的组别中蓝色液滴都上浮,则实验应该设置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最低溶液浓度的系列蔗糖溶液组别重新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________________个氨基,________________个羧基.
(2)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肽化合物,含有________________个肽键.
(3)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_种,其中有______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这个R 基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A为口腔上皮细胞,B为蓝藻细胞,C为小麦叶肉细胞,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E为细菌细胞),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3)C图中的细胞_________(填“是”或者“否”)具有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___________。
(4)在上述五种细胞中,它们都有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
(5)由于蓝藻细胞和小麦叶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它们的光合作用色素中都_____________,不同的是蓝藻还含有_____________,因此它们都属于自养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条双链DNA分子,G和C占全部碱基的44%,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26%是A,20%是C,那么其互补链中的A和C分别占该链全部碱基的百分比是( )
A.28%和22% B.30%和24% C.26%和20% D.24%和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2支20mL的注射器(除去针头),一段长5cm左右的硅胶管,镊子,培养皿,打孔器,滤纸,3%NaOH溶液,pH值分别为5.0、6.0、7.0、8.0、9.0的缓冲液,新鲜猪肝,H2O2酶滤纸小圆片(将1g新鲜猪肝剪碎,置于研磨过滤器中充分研磨,加入10mL蒸馏水制成鲜肝液。用打孔器制作直径1.5厘米的滤纸小圆片,用鲜肝液浸泡1min后待用)。
实验步骤:
①拉出A注射器的活塞,用镊子将1片H2O2酶滤纸小圆片贴到活塞的顶端,将活塞推入注射器底。
②用A注射器吸取2mLpH为5.0的缓冲液。
③用B注射器吸取3%H2O2溶液。
④用硅胶管如下图连接A注射器与B注射器
⑤将B注射器中的3%H2O2溶液迅速推入A注射器,
⑥平放装置,观察注射器中活塞的变化。
⑦利用该装置重复上述实验,测量pH为6.0、7.0、8.0、9.0时的情况。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__,因变量可通过 计算得出。
(2)若上述步骤③改为:用A注射器吸取3%H2O2溶液,堵上注射器头部,通过刻度读出反应产生的气体量,与实际值相比,结果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利用上述装置研究酶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改进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利用上述装置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在pH为______ 环境下设置合理温度梯度。该设计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误差随温度上升而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不同的细胞中可以合成出相同的mRNA
B.真核细胞内mRNA都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RNA聚合酶可以与DNA结合并催化转录过程
D.可在细胞内运输某种物货或催化某些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