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分析 (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解答 解:A、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若再有该病原体入侵,抗体还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A正确;
B、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B正确;
C、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物质,因此抗体不能够破坏和排斥所有的病原体,C错误;
D、抗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抗体的概念、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实验①说明了细胞核对细胞质的重要性,实验②说明了细胞质对细胞核的重要性

D.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C.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D.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萌发的小麦种子中主要有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热)和β-淀粉酶(不耐热,70℃条件下15min后就失活,但耐酸).请根据以下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测定40℃条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
【主要器材】麦芽糖标准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试管等.
【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备不同浓度麦芽糖溶液,与斐林试剂生成标准颜色.取7支洁净试管编号,按下表中所示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编号排好.
试      剂试                  管
1234567
麦芽糖标准溶液(mL)00.20.61.01.41.62.0
蒸馏水(mL)X1.8Y1.0Z0.40
斐林试剂(mL)2.02.02.02.02.02.02.0
表中X、Y、Z代表的数值依次是2.0、1.4、0.6.
步骤二:以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取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锅中15min(70℃条件下、时间长于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以获得α-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取A、B、C、D四组试管分别作以下处理:
试    管A1A2A3B1B2B3CD
5%淀粉溶液(mL)111
α-淀粉酶溶液(mL)1111
蒸馏水(mL)1
40℃水浴锅中保温(min)1010101010101010
步骤四:将A1和B1试管中溶液加入到E1试管中,A2和B2溶液加入到E2试管中,A3和B3溶液加入到E3试管中,C、D试管中的溶液均加入到F试管中,立即将E1、E2、E3、F试管在40℃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并经过60℃水浴中加热2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用比色法获得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将E1、E2、E3试管中的颜色与1-7号(以及F)试管进行比较得出结果;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平均值.
【讨论】①实验中F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排除(α-)淀粉酶溶液中还原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对结果进行校正.
②若要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则需要对步骤二进行改变,具体的操作是将淀粉酶溶液置于pH低于3.6溶液中处理一段时间,从而获得β-淀粉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期连续分裂的细胞
B.盐酸和酒精1:1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图1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这种动物某个体内精原细胞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2)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图中的染色体,需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要观察染色体操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图1中处于E点的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图2中① (填序号)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若该生物的基因型是GgPp,在精细胞的形成过程中G与P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2④ (填序号)细胞中,G与G的分离发生在图2③(填序号)细胞中,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若某精原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GPp的精细胞,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④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4)在图1中绘制此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不标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大脑皮层中的S区受损后引起的症状是(  )
A.运动性失语症B.听觉性失语症C.躯体无感觉功能D.躯体无运动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一种1表示磷酸,2表示脱氧核糖,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脱氧核苷酸.
图中3有2种,中文名字分别是鸟嘌呤、胞嘧啶.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方向反向平行,该DNA分子应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
(2)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frac{15}{2}$(a-2m)个.
(3)图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DNA复制,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细胞核部位,在复制完成后,两DNA分开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假定大肠杆菌只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只含15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只含15N的DNA培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子一代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frac{a+b}{2}$,子二代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frac{3a+b}{4}$.
(4)假如经过科学家的测定,A链上的一段(M)中的A:T:C:G为2:1:1:3,能不能说明该科学家的测定是错误的?不能,原因是在单链中不一定A=T、G=C.
如果以A链的M为模板,复制出的B链碱基比例应该是T:A:G:C=2:1: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