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表现型 | 二棱长芒有稃 | 二棱短芒有稃 | 六棱长芒裸粒 | 六棱短芒裸粒 |
数量 | 1791 | 598 | 605 | 200 |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表现型为二棱短芒有稃和六棱长芒裸粒的两个纯合大麦品种杂交,F1全为二棱长芒有稃.F1自交产生的F2中,二棱长芒有稃:二棱短芒有稃:六棱长芒裸粒:六棱短芒裸粒=9:3:3:1,可判断控制二棱和有稃与六棱和裸粒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长芒与短芒的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答 解:(1)根据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可判断D/d和H/h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R/r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D与H、d与h连锁,所以三对基因的位置为:
(2)为进一步验证这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将F1与F2中表现型为六棱短芒裸粒的隐性大麦进行测交,统计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否符合预期.若符合预期,则表中F2表现型为二棱长芒有稃的纯合大麦约为1791×$\frac{1}{9}$=199株.
(3)若F2中出现一株表现型为二棱长芒裸粒的大麦,原因是F1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H基因突变成h基因.
(4)研究发现大麦性状中二棱长芒的植株产量较高,若用新发现的这株大麦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二棱长芒裸粒品种,则可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进行培育,其育种流程为:二棱长芒裸粒大麦植株→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将单倍体植株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选出稳定遗传的二棱长芒裸粒大麦.
故答案为:
(1)
(2)六棱短芒裸粒 199
(3)H基因突变成h基因
(4)①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②将单倍体植株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形状 | |
B. |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是由基因控制的 | |
C. | 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形状 | |
D. |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甲表示蛋白质,乙表示DNA和RNA | |
B. | 图中①~⑥并非都具有丙结构,丙的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 |
C. | 图中①、②、⑥都含有遗传物质,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 |
D. | 有些细胞可以不止一个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核仁与图中⑥的形成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低血糖时,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促进血糖浓度升高 | |
B. | 血糖浓度恢复正常后,胰高血糖素进一步促进血糖的摄取与贮存 | |
C. | 胰岛素被分解后,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时,可在靶细胞中重新合成 | |
D. | 胰岛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结合是通过特异性的识别后完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品系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植株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
B. | 由品系乙产生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 | |
C. | 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 | |
D. | 品系甲和品系乙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升乳糜微粒,降极低密度脂蛋白 | B. | 升极低密度脂蛋白,降乳糜微粒 | ||
C. | 升低密度脂蛋白,降高密度脂蛋白 | D. | 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密度脂蛋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