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请分析回答: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_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________。实验一为______交实验(填“杂交”或“测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实验二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
【答案】①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③豌豆花大,易于人工实验 二 黄色子叶 测交 Yy yy 1/3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实验二中,亲本黄色自交后代的子叶有黄色和绿色,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据此答题。
(1)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有: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豌豆闭花受粉植物、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豌豆花大,易于人工实验等。
(2)由实验二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子叶是显性性状。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为测交实验,亲本的基因型为Yy和yy。
(3)实验二中,亲本黄色的基因型为Yy,子代黄色的基因型为YY和Yy,比例为1:2,所以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YY)的占1/3。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尿量生成受机体调节的影响,请回答下列有关尿量生成的问题:
(1)某实验小组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分别设置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注射等量乙醇溶液的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乙醇能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2)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若给家兔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推测尿量的生成量将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婴儿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导致尿失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中心法则内容,RNA病毒可以分为两种,RNA复制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如图所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拉夫米定”有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阻止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的作用。以体外培养宿主细胞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某种新RNA病毒的复制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①将培养在培养基中的宿主细胞平均分为两份,标记为甲和乙。
②向甲组中加入___________,乙组加入_______________。
③分别向甲、乙两组中加入__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
(2)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组病毒数量__________乙组,则说明新病毒复制方式是逆转录。
②若甲组病毒数量_________乙组,则说明新病毒复制方式是RNA自我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图解:
(1)光能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
(2)流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 此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 形式进行循环。碳进人生物群落的途径是绿色植物的________ 。
(4)该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蛇属于第________ 营养级。
(5)绿色植物开花需要光的刺激光属于________ ( 填物理或化学)信息。该信息传递的作用是影响生物种群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不同激素。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____________内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导致激素⑤分泌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 __________。另一方面,人体的_____________产生渴感,使人能够主动饮水,从而促进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2)如果人在不知情的状态下,长期过度服用含激素③的食物,则体内激素②的分泌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因为激素的分泌有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3)在寒冷环境中,③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激素名称)的分泌量也增加,人体耗氧量将___________(填“增加”、“ 减少”或“不变”),二者关系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某同学未吃早饭,上午第四节课感到头晕,图中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的信号分子为______________,使之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的靶器官主要是________,与它作用相反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
(5)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通过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如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从而消灭抗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过程就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的。但是,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制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免疫。
(6)由上面内容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番茄是喜光植物,为促进日光温室越冬番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科学家用红蓝复合光的LED灯对番茄植株补光,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持续补光一定天数后,对4组番茄植株进行相关测定,结果如表所示。
不补光组 | 补光1组 | 补光2组 | 补光3组 | |
补光时间设置 | 自然光 | 补光6h 上午5:00-9:00 下午17:00-19:00 | 补光5h 上午6:00-9:00 下午17:00-19:00 | 补光4h 上午7:00-9:00 下午17:00-19:00 |
叶片叶绿素含量(mg/g) | 2.34 | 2.78* | 2.82* | 2.79* |
注:*表示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1】番茄植株叶肉细胞吸收光能的场所是__________。据表2数据可知,补光条件能使番茄植株的叶绿素含量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
【2】下列对3个补光组番茄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吸收光种类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补光组1吸收光的种类最多B.补光组2吸收光的种类最多
C.补光组3吸收光的种类最多D.3个补光组吸收光的种类相同
【3】本实验的补光条件下,有关番茄植株光合作用过程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ATP合成增加B.ATP合成减少C.酶的活性增加D.酶的活性减少
光合速率 μmol/(m2.s) | 维生素C含量 mg/100g | 株高 (cm) | 单果重 (g) | 单株产量 (g) | 果实可溶性糖含量 (mg/g) | |
不补光组 | 31.32 | 39.93 | 125.04 | 160.46 | 1203.43 | 18.52 |
补光1组 | 35.51* | 41.78 | 136.13* | 182.87* | 1554.42* | 21.52* |
注:*表示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4】番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直接产生的有机物可以__________。
A.运输到果实储存B.在光反应中传递高能电子
C.转化为淀粉储存D.为根茎细胞分裂和分化供能
【5】表中体现番茄品质和产量的指标有__________。
【6】用表的数据和已有知识,解释用红蓝复合光的LED灯补光能提高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原因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进行图所示的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请完善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向a、b两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形管至适宜温度,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_______________,5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2)预测实验现象并做出结论:
①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说明___________;
②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 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