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 | |
B. | 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 |
C. | 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侵染、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 | |
D. | 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在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是因为搅拌不充分所致 |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DNA进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组装和释放.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由于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中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即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A正确;
B、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指导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能量等均有细菌提供,B正确;
C、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由于蛋白质不进入细菌,所以经侵染、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C正确;
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或者保温时间过长,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安阳第三十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光合作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光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B.产生C6H12O6的碳和氧都来自CO2
C.光反应和暗反应都能生成ATP
D.光反应是物质代谢,暗反应是能量代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上入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若用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 |
B. | 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和卡尔文的小球藻实验均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 |
C. | 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两小桶里面的小球数目必须相等 | |
D. | 研究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可以用饲喂法、切除法等进行对照实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时间(天) | 埋深5cm | 埋深10cm | 埋深15cm | 埋深20cm |
30 | 65 | 67 | 69 | 71 |
60 | 43 | 45 | 49 | 52 |
90 | 40 | 42 | 44 | 46 |
120 | 31 | 32 | 33 | 3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长期坚持锻炼使其肌肉发达 | |
B. | 长期在户外工作使其皮肤变黑 | |
C. | 通过手术由单眼皮变成双眼皮 | |
D. |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孩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 | B. | ④⑤⑥ | C. | ②③ | D. | 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9:3:3:1 | B. | 6:2:3:1 | C. | 4:2:2:1 | D. | 1:1: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