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我们可知,A为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B为叶绿体的基质,甲为有机物(葡萄糖).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分两个阶段:
项目 | 光反应 | 碳反应(暗反应) |
实质 | 光能→化学能,释放O2 | 同化CO2形成(CH2O)(酶促反应) |
条件 | 需色素、光、ADP、和酶 | 不需色素和光,需多种酶 |
场所 | 在叶绿体内囊状结构(基粒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
物质转化 | 2H2O→4[H]+O2↑(在光和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催化下) ADP+Pi→ATP(在酶的催化下) | CO2+C5→2C3(在酶的催化下) C3+【H】→(CH2O)n+C5(在ATP供能和酶的催化下) |
能量转化 | 叶绿素把光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 |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
解答 解:(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中A表示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该阶段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B表示叶绿体基质,是进行暗反应阶段的场所,需要光反应为它提供ATP和[H]物质.
(3)若光照强度突然增大,光反应增强,导致产生的ATP和[H]增多,促进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C3减少,C5增加.
故答案为:
(1)叶绿素 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 ATP 和[H]
(3)C3减少,C5增加
点评 本题结合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各阶段发生的场所,掌握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影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Ⅰ和基因II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 |
B. | 基因Ⅲ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 |
C. | 基因IV与基因II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 |
D. | 基因V不位于Y染色体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三峡水库可以减轻长江洪水给中下游地区带来的破坏 | |
B. | “稻-藕-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有限空间 | |
C. | 依据年龄组成预测草原老鼠种群数量变化 | |
D. |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年份 种名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A | 10.0 | 9.2 | 8 | 6.8 | 5.5 |
B | 3.0 | 2.1 | 1.1 | 0.3 | 0.1 |
C | 0.3 | 0.6 | 1.1 | 1.5 | 2.3 |
D | 3.0 | 2.0 | 0.4 | 0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戌 |
同化能量 | 1.1×l08 | 3×l07 | 1.1×l09 | 9×l07 | 3.4×l0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组织中的运输为极性运输 | |
B. |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西瓜的雌蕊,可得到多倍体西瓜 | |
C. | 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生长素在茎的背光侧含量多于向光侧 | |
D. | 在发育中的种子中,络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色氨酸衍生物 | |
B. |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 |
C. | 植物的种类不属于本实验的自变量 | |
D. | 甲、乙、丙生根的部位分别是X、S、S和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白化病基因只来自父亲,色盲基因只来自母亲 | |
B. | 白化病基因只来自母亲,色盲基因只来自父亲 | |
C. | 白化病基因来自父亲和母亲,色盲基因只来自母亲 | |
D. | 白化病基因只来自父亲,色盲基因来自父亲和母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