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图中发生的光合作用,在A中吸收红光的色素有叶绿素,A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B中进行暗反应阶段,需要A中为它提供ATP和[H]物质.
(3)若光照强度突然增大,C3和C5化合物的变化C3减少,C5增加.

分析 据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我们可知,A为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B为叶绿体的基质,甲为有机物(葡萄糖).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分两个阶段:

项目光反应碳反应(暗反应)
实质光能→化学能,释放O2同化CO2形成(CH2O)(酶促反应)
条件需色素、光、ADP、和酶不需色素和光,需多种酶
场所在叶绿体内囊状结构(基粒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物质转化2H2O→4[H]+O2↑(在光和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催化下) ADP+Pi→ATP(在酶的催化下)CO2+C5→2C3(在酶的催化下)
C3+【H】→(CH2O)n+C5(在ATP供能和酶的催化下)
能量转化叶绿素把光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解答 解:(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中A表示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该阶段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B表示叶绿体基质,是进行暗反应阶段的场所,需要光反应为它提供ATP和[H]物质.
(3)若光照强度突然增大,光反应增强,导致产生的ATP和[H]增多,促进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C3减少,C5增加.
故答案为:
(1)叶绿素      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      ATP 和[H]
(3)C3减少,C5增加

点评 本题结合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各阶段发生的场所,掌握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两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乙病为色盲(B、b),Ⅲ3、Ⅲ4均不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是显性遗传,男女患病机率相等(相等、不相等).
(2)Ⅲ2与Ⅲ3为异卵双生(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Ⅲ3表现型是否一定正常?不一定,原因是他俩来源于不同的受精卵,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
(3)Ⅰ3的基因型是XBXb,Ⅰ4的基因型是XBY.
(4)若Ⅲ1是21三体综合征患者,则其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3+X)的卵细胞和23+X(或22+X)的精子受精发育而来,这种可遗传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是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DNA指纹,据此图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基因Ⅰ和基因II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B.基因Ⅲ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C.基因IV与基因II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D.基因V不位于Y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三峡水库可以减轻长江洪水给中下游地区带来的破坏
B.“稻-藕-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有限空间
C.依据年龄组成预测草原老鼠种群数量变化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问题:
年份
种名
20012002200320042005
A10.09.286.85.5
B3.02.11.10.30.1
C0.30.61.11.52.3
D3.02.00.400
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
(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随机取样.
(2)图1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20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0.
(3)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km2,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0只,第二次捕获45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该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5只/km2,若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使结果会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该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4)如图2为调查小组调查的某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人们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后,应使种群数量维持在b点,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a点开始防治.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如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为能量流经种群乙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能量数值,图2为种群乙随时间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同化能量1.1×l08 3×l07 1.1×l09 9×l073.4×l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图1中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图1中②(填数字)=3×l07
(3)图2中c、d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4)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三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不会(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化学 信息,说明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组织中的运输为极性运输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西瓜的雌蕊,可得到多倍体西瓜
C.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生长素在茎的背光侧含量多于向光侧
D.在发育中的种子中,络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X分别为插条形态学上端、下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色氨酸衍生物
B.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C.植物的种类不属于本实验的自变量
D.甲、乙、丙生根的部位分别是X、S、S和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下列关于这个孩子的白化病基因和色盲基因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化病基因只来自父亲,色盲基因只来自母亲
B.白化病基因只来自母亲,色盲基因只来自父亲
C.白化病基因来自父亲和母亲,色盲基因只来自母亲
D.白化病基因只来自父亲,色盲基因来自父亲和母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