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依次为(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解释现象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 解:①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识记“基因在染色体”的探索历程,明确萨顿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B.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C.本物种配子中一半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有三株蒲公英:甲株、乙株和丙株.它们在不同情况下,叶片的性状表现如下表所示.其中甲株和乙株分别是由同一株生长良好的蒲公英上切取的两段根营养繁殖而形成;丙株是从乙株上切取的一段根营养繁殖而形成.重复上面的全过程,结果仍与表中相同.
植株培养条件叶片性状
甲株背风向阳处(其它培养条件均适宜)较大、缺刻较浅
乙株向风荫蔽处(其它培养条件与甲相同)较小、缺刻较深
丙株背风向阳处(其它培养条件与甲、乙株相同)与甲相同
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①甲株与乙株之间的差异是不遗传的变异      
②乙株与丙株之间的差异是可遗传变异
③蒲公英的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    
④环境可以改变蒲公英的基因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仅由基因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B.仅由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C.由于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D.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关于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克隆抗体产自淋巴细胞
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要经过细胞融合
C.单克隆抗体的获得不需要使细胞癌变
D.必须同时在体内和体外培养挑选出所需抗体的细胞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

(1)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单独给X处一适宜刺激时,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相同”或“相反”),如果分别在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2、0.
(2)如果该图代表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则细胞甲可能是下丘脑细胞,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只有靶细胞上才有与之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3)若该图中分泌物a为胰岛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有人提出: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b还可促进细胞甲释放分泌物a,若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对其进行验证,实验方案如下:
第一步:用高糖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
第二步:取第一步得到的适量滤液作为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激素a的含量.请指出该实验方案的错误.
第一步:应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
第二步:缺少对照组
(4)科学研究表明: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高于正常水平,其患病原因是体内抗体破坏了胰岛素受体,从免疫角度看,该病人患自身免疫病.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口渴”症状,是因为水分过多流失,造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通过下丘脑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而引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C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2)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①④.

(3)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C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图乙中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若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激素调节有其自身特点,以下关于激素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可以随血液定向运输到起作用部位
B.激素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C.激素可以重复利用
D.激素能催化体内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组成生物群落.请据图分析回答:

(1)碳元素从C中进入B是以有机物(化合物)的形式;碳元素从生物群落经①②③⑤回到大气中主要以呼吸作用的形式.
(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C,A与B的关系称为捕食.
(3)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从B到A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
(4)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能量流动.
(5)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向大气中大量释放二氧化碳,从而引起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