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
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细胞大量排出K+
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
D.曲线bc、fg段的形成一定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限
【答案】A
【解析】
1、图一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K+浓度,纵坐标是K+吸收速率,因此曲线ab段限制因素是培养液中K+浓度,且载体、能量均充足。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cd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影响了对K+的吸收。
2、图二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氧气的相对含量,因此曲线ef段限制因素是能量,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
A、曲线ab段是随着营养液中K+浓度增加,K+吸收速率增加,限制性因素是K+浓度,但能量充足,而且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bc段可能是载体数量是有限的,A正确;
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培养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细胞代谢减弱,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力减少导致,B错误。
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来吸收钾离子,C错误。
D、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D错误。
故选A。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B.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和iPSC的表面有共同的抗原
C.表中MEF实验数据表明该细胞表面没有抗原而无法与血清抗体结合
D.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抗iPSC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可以杀死癌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机化合物 甲:,乙:
,丙:
(1)请写出丙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判断上述哪些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写出鉴别甲、乙、丙化合物的方法:(指明所选试剂及主要现象即可)
鉴别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别乙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别丙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按酸性由强到弱排列甲、乙、丙的顺序: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所列数据显示为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某种生物的基因突变率。表中n为样本数量: 和
分别代表每个基因组和单个核苷酸的突变率。下列有关该种生物突变与进化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项目 | n | ||
有氧条件 | 24 | (1.150±0.146)×10-3 | (2.550±0.325)×10-3 |
无氧条件 | 24 | (1.900±0.274) ×10-3 | (4.230±0.607)×10-3 |
A.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无氧条件下的突变率高于有氧条件
C.自发性突变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害的
D.单个核苷酸突变不一定导致进化方向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弓形虫病是令球性分布和流行的人崈共患病,弓形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有核细胞内,危害严重。近年来,随着对弓形虫相关基因和抗原结构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弓形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家发现,弓形虫DNA中有一段P30基因,该基因突变会使弓形虫的侵染能力显著下降。据此,他们构建了弓形虫P30基因的乳酸乳球菌表达质粒L2Ps-P30-T (表达软体)。请回答有关基因工程疫苗的问题。
(1)弓形虫与乳酸乳球菌相比较,弓形虫的DNA主要以______和______的形式存在。
(2)基因工程中,检测弓形虫DNA或疫苗目的基闪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杂交技术。
(3)如果表达质粒L2Ps-P30-T在乳酸乳球苗中的表达产物,能使小鼠对弓形虫感染具有免疫力,该衾达产物属于_____(选择“抗原”或“抗体”)。该表达质粒除了具有L2Ps-P30-T、抗生素基因外,还必须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
(4)科学家还发现,一类MIC2蛋白是弓形虫感染的主要毒力物质,其毒力作用的关键位点是色氨酸。请完成该项研究的下列步骤。
①科学家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构建MIC2缺陷株,以此开发有效的活弱毐疫苗。
②该蛋白质工程首先需要进行的是:设计改变MIC2蛋白中的______;
③需要推测经蛋内质工程改变后毒力减弱的MIC2蛋白中的_____;
④将获得的新的M1C2蛋白免疫小鼠,检验其毒力;
⑤根据新的MIC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应的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合物C和E都是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且有相同的元素百分组成,均可由化合物A(C4H8O3)制得,如下图所示,B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4H6O2。
(1)写出化学方程式
A→D:___;
B→C:___。
(2)写出反应类型:A→B:___。
(3)A→E发生的是缩聚反应,即单体分子间脱去小分子而相互结合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则E的链节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不考虑变异)。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状况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示内容填空:
(1)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为___________。
(2)1 mol A与2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E,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3)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4)B在酸性条件下与Br2反应得到D,D的碳链不含支链,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
(5)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由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回答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有关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为缩短发酵周期,腌制前可加入乳酸菌。为了获得优良的乳酸菌菌种,分离前将泡菜汁用_________稀释后制成较稀浓度的悬液,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培养时有利于获得_____。
(2)在MRS 乳酸菌专用培养基(含CaCO3)上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 菌落直径:C(mm) | 透明圈直径:H(mm) | H/C |
I | 5.1 | 11.2 | 2.2 |
II | 8.1 | 13.0 | 1.6 |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 应选择细菌I 进一步纯化 B.筛选乳酸菌时,菌液应稀释后划线
C.以上两种细菌均能将乳酸分泌至细胞外 D.H/C 值反映了两种细菌产生乳酸能力的差异
(3)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从泡菜中提取滤液,加入氢氧化钠和硫酸锌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经_____后过滤备用。
(4)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_________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然后将样品液用光程为 1cm 的比色杯,在 550nm 光波下测定光密度值。若所测得的光密度值过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或者_____。
(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猪细胞中,然后通过核移植技术培育基因编辑猪, 可用于生产基因工程疫苗。下图为基因编辑猪培育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 1 号猪使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超数排卵,用_____定位取卵。
(2)采集 2 号猪的组织块,用胰蛋白酶处理获得分散的成纤维细胞,放置于 37℃的 CO2 培养箱中进行_________培养,其中 CO2 的作用是_____。
(3)为提高重组卵发育的成功率,实验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在核移植前对成纤维细胞进行_____培养处理; ②采用了_____技术刺激重组卵。
(4) 在 进 行 基 因 编 辑 操 作 时 , 需 要 用 到 的 工 具 酶 有_____________。
(5)为检测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是否在 4 号猪体内正常表达,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