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Ⅰ的组成元素是C、H、O,且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糖类,X是大分子物质Ⅰ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葡萄糖;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且能携带遗传信息,因此Ⅱ是DNA,Y是脱氧核苷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且能携带遗传信息,因此Ⅲ是RNA,Z是核糖核苷酸;Ⅳ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蛋白质,P是氨基酸;Ⅴ是储能物质,组成元素是C、H、O,为脂肪.
解答 解:(1)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可以使DNA、RNA分别呈现绿色和红色,因此可以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进行染色进行区分.
(2)脂肪可以使苏丹Ⅲ呈现橘黄色,因此可以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进行鉴定.
(3)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因此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
(4)大分子物质Ⅰ~Ⅴ中,具有物种特异性的是DNA、RNA和蛋白质.
(5)由小分子物质X、Y、Z、P生成大分子物质Ⅰ、Ⅱ、Ⅲ、Ⅳ的过程都是脱水缩合反应,共同产物都是水.
故答案为:
(1)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 绿色、红色
(2)Ⅴ橘黄色
(3)双缩脲试剂 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 紫色
(4)Ⅱ、Ⅲ、Ⅳ
(5)水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六安一中高二下统一测试(三)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4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如果将害虫仅消灭到K/2的数量,就达不到理想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青海平安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的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嗜盐菌的菌样应从 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 的培养基,并在 条件下培养。
(3)上面两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获得图B 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
(4)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___________,接种前要进行__ ___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 条件下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蛙的睾丸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 | |
B. | 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DXD | |
C. | 丙细胞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都能参与受精作用 | |
D. | 甲细胞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在此时期DNA与染色体之比为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5小时 | |
B. |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均不含放射性 | |
C. | 子代噬菌体中DNA含有放射性的占$\frac{1}{64}$ | |
D. | 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的场所是细菌的核糖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3}{8}$ | B. | $\frac{5}{8}$ | C. | $\frac{3}{8}$和$\frac{5}{8}$ | D. | $\frac{3}{8}$或$\frac{5}{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