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 |
B. | 刺激吞噬细胞产生乙肝病毒抗体 | |
C. | 可促进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 |
D. | 剌激机体产生能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
分析 大多数人注射乙肝疫苗后,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相应的抗体,与乙肝疫苗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解答 解:A、注射乙肝疫苗后,就可以促使B细胞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完成体液免疫,A错误;
B、只有浆细胞能产生乙肝病毒抗体,B错误;
C、能释放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和效应T细胞,C错误;
D、注射乙肝疫苗后,能刺激机体产生能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D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接种疫苗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物质是核糖核苷酸 | |
B. | 该物质含有C、H、O、N、P等元素 | |
C. | 在HIV病毒中找不到这种物质 | |
D. | 该物质形成的大分子是RNA,它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 F1 | F2 | |
实验一 | 甲×乙 | 全为灰鼠 | 9灰鼠∶3黑鼠∶4白鼠 |
实验二 | 乙×丙 | 全为黑鼠 | 3黑鼠∶1白鼠 |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 F1 | F2 | |
实验三 | 丁×纯 合黑鼠 | 1黄鼠∶ 1灰鼠 | F1黄鼠随机交配: 3黄鼠∶1黑鼠 |
F1灰鼠随机交配: 3灰鼠∶1黑鼠 |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_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__(“显”或“隐”)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玉米体内的D与d、S与s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玉米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DDSS∶2DDSs∶1DDss∶1DdSS∶2DdSs∶1Ddss。这两种玉米的基因型是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实验采取的方法是类比实验法 | |
B. | 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酒精的存在 | |
C. | 可用澄淸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 |
D. | 在无氧呼吸的装置中,需将酵母液应应一段时间后再将导管通入澄淸石灰水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尖端感光后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 |
B. | 尖端感光后向胚芽鞘背光一侧运输促进生长的物质多 | |
C. | 尖端感光后向胚芽鞘向光一侧运输促进生长的物质多 | |
D. | 尖端产生的物质是吲哚乙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 |
B. |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 | |
C. | 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 |
D. |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