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检测的物质 | 试剂 | 现象 |
CO2 | 澄清的石灰水 | 变浑浊 |
秀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 ①由蓝变绿再变黄 | |
酒精 |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 ②灰绿色 |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1、据图可知:a表示光合作用,c表示有氧呼吸.bd都表示无氧呼吸,区别在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b主要发生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d主要发生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解答 解:(1)人体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a光合作用;人体缺乏催化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酶,因此不能进行b过程.硝化细菌将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能利用NH3等氧化释放出的化学能,将CO2和水转化为C6H12O6.
(2)a过程中H2O→O2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基粒). 伴随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是ATP的合成,反应式为ADP+Pi(磷酸)+能量$\stackrel{酶}{→}$ATP.
(3)①二氧化碳可以用溴麝香草粉蓝试剂进行检测,其能够使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②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进行检测,其能够使溶液变为灰绿色.
故答案为:
(1)b 相关的酶 NH3等氧化释放出的化学能
(2)类囊体薄膜(基粒) ADP+Pi(磷酸)+能量--→酶ATP
(3)由蓝变绿再变黄 灰绿色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由植株A与植株B决定 | |
B. | 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与植株B相同 | |
C. | 豆荚中的每一粒种子的种皮是亲代的,胚是F1的 | |
D. | 豆荚中的种子萌发后的植株表现型都与植株A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 |
B. | 限制酶与DNA连接酶作用的化学键不同 | |
C. | 根据基因转录产物的信息无法获取目的基因 | |
D.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海南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海南校级期末)下列对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不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C.核苷酸由含氮碱基、六碳糖和磷酸组成
D.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二十年前幼儿人口比例铰大 | B. | 青年男女比例接近,出生率提高 | ||
C. | 外省人口大量迁入 | D. | 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