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d四个生理过程中,人体内不能进行的过程除a外,还包括b,原因是人体内缺乏相关的酶.硝化细菌将CO2转化为C6H12O6时,所利用的能量来自NH3等氧化释放出的化学能.
(2)水稻叶肉细胞内,a过程中H2O→O2的部位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基粒),伴随该过程的能量转化反应式为ADP+Pi(磷酸)+能量$\stackrel{酶}{→}$ATP.
(3)请填写检测酵母菌呼吸产物时所用试剂和颜色反应比较表:
被检测的物质试剂现象
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秀麝香草酚蓝水溶液①由蓝变绿再变黄
酒精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②灰绿色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1、据图可知:a表示光合作用,c表示有氧呼吸.bd都表示无氧呼吸,区别在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b主要发生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d主要发生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解答 解:(1)人体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a光合作用;人体缺乏催化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酶,因此不能进行b过程.硝化细菌将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能利用NH3等氧化释放出的化学能,将CO2和水转化为C6H12O6
(2)a过程中H2O→O2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基粒). 伴随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是ATP的合成,反应式为ADP+Pi(磷酸)+能量$\stackrel{酶}{→}$ATP.
(3)①二氧化碳可以用溴麝香草粉蓝试剂进行检测,其能够使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②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进行检测,其能够使溶液变为灰绿色.
故答案为:
(1)b    相关的酶    NH3等氧化释放出的化学能
(2)类囊体薄膜(基粒)     ADP+Pi(磷酸)+能量--→酶ATP
(3)由蓝变绿再变黄      灰绿色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连续分裂的细胞,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计时(  )
A.纺锤体开始形成时B.细胞核开始形成时
C.染色体出现时D.子细胞形成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图,其中 K0表示野兔种群在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野兔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野免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c段其种群增长的λ值(λ表示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的倍数)的变化情况是逐渐减小.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
(2)乙图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乙图中C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
(4)若A中能量为1.5×109kJ,B中能量为1.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野兔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如图1所示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5)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2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3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m2•d)],请分析回答:
图2中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曲线呈S型,e点种群数量比d点少.
图3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尸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肉食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6.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由植株A与植株B决定
B.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与植株B相同
C.豆荚中的每一粒种子的种皮是亲代的,胚是F1
D.豆荚中的种子萌发后的植株表现型都与植株A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限制酶与DNA连接酶作用的化学键不同
C.根据基因转录产物的信息无法获取目的基因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海南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海南校级期末)下列对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不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C.核苷酸由含氮碱基、六碳糖和磷酸组成

D.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近二十年来,我国广东沿海主要城市的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二十年前幼儿人口比例铰大B.青年男女比例接近,出生率提高
C.外省人口大量迁入D.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DNA的复制、转录、翻译和逆转录.
(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c(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