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细菌共有的特征是
①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②具有细胞结构 ③具有染色体 ④能寄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除了具有种群大、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以及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以外,还需具备下列哪一条件,种群的基因库是稳定的( )
A. 捕食者数量减少
B. 没有自然选择
C. 环境条件变化缓和
D. 改变个体的摄食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研究酶的催化效率实验装置图,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过氧化氢酶在动物肝脏细胞中浓度很高,可用新鲜的鸡肝匀浆代替过氧化氢酶溶液进行实验
B. 实验中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适量鸡肝匀浆和马铃薯匀浆进行对照
C. 两支试管分别滴加甲液和乙液后,须将试管口塞上橡胶塞
D. 实验所用的鸡肝匀浆也可以用新鲜的鸡肝薄片替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表明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共包括两个营养级
B. 图1中所有生物生产的有机物能量都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 图2中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为次级消费者摄入量除以初级消费者摄入量
D. 图2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储存于生物体内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Ⅰ.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根深叶茂”和“育秧先育根”的宝贵经验,即必须根生长得好,地上部分才能很好地生长.请回答:
(1)根是植株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中心,细胞分裂素合成后向上运输,能够抑制侧根向周围生长,促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以上现象说明根具有_________现象.
(2)在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___________法处理插条,此时的室内环境最好遮荫且____________,以保持IAA溶液的较低浓度.
(3)IAA除具有促进生根的功能,还具有防止脱落的功能.有些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____________有关.
(4)脱落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水解离层的细胞壁和中胶层,使细胞分离.与脱落有关的酶类较多,其中______________是较为关键的.
Ⅱ.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_________,检测相应的抗体。
(3)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衰老总是与个体衰老同步进行
B. 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加
C.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D. 癌细胞不能够无限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纯合的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试图按孟德尔的实验原理进行操作,以验证F2的分离比。
甲组实验中,亲本的杂交如图所示(箭头表示受粉方式)。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F1全为非甜玉米,F1自交得到F2,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经统计分别约占9/10和1/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实验表明,玉米的非甜是__________性状(填“显性”或“隐性”)。甲组实验F2出现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用棋盘法表示甲组F1自交得到F2的实验过程(相关基因用T、t表示)。_____________
(3)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误,该失误最可能出现在________环节。乙组实验中亲本A上结出的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4)乙组实验中,亲本B的性状是____________(填“非甜”或“甜”)。
(5)如果把乙组实验中亲本B所结的全部玉米粒播种、栽培,并能正常结出玉米棒,这些玉米棒的玉米粒性状及比例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