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C、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D、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不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
分析:本题是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和核孔的功能,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葡萄糖进入肌细胞是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需消耗细胞内能量和载体协助,A正确;
B、线粒体内膜上分布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有关的酶,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也需要酶的催化,因此线粒体内膜上也有与此相关的酶,B错误;
C、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通道,通常是主动选择的,而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
D、溶酶体内的酶是蛋白质,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然后既然内质网,再进入高尔基体,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对于细胞膜物质运输功能,线粒体功能、核孔的功能及溶酶体的功能的应用,解题时要根据选项提示分析道具体的生理过程的细节,B选项是易错点往往以为既然通过核孔那就可以自由出入而错选,D选项分析是难点,分析时先从分析水解酶的本质和合成过程入手,推出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溶酶体发挥作用后又有新的溶酶体生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中有许多个基因,若该DNA分子中某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B、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发生改变
C、DNA分子上一定有某个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D、该DNA分子上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会发生e、d过程
B、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间期,a先发生,b、c过程后发生
C、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tRNA,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氨基酸
D、真核细胞中,a过程只能在细胞核,b过程只发生在细胞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会引起基因的丢失
B、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和淘汰,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库,获得新物种
C、自然选择能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D、环境变化剧烈会加快生物的变异速度,导致生物快速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育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可取自基因型为RrBb植株
B、为获得上述植株,可采用基因型为RRbb和rrBB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C、若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为可育
D、单倍体中自然加倍成二倍体的植株自花传粉后,其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验证还原性糖的实验中,选择甘蔗为生物材料,实验过程和方法规范,但没有观察到相应的颜色变化,原因可能是
 

(2)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图象后换上高倍物镜,经调节形成清晰图象,但没有观察到中期图象,原因是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其原因是
 

(4)某同学欲探究当地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对生物染色体变异有无影响,请你利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帮助该同学提出一个研究课题:
 

(5)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胚具有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实验结果如下表:
装置 场所 温度 棉花 数日后的现象



日光
日光
黑暗
黑暗
23°C
23°C
23°C
23°C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与
 
无关,与
 
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高等动物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l、2、3、4、5、6、X、Y表示染色体,A、a、B、b表示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请据图回答:
(1)若图示细胞是一个精原细胞,将该精原细胞的一个DNA分子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HN的原料,该精原细胞正常分裂形成的含15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
 

(2)基因A(长毛)对a(短毛)显性,基因B(红眼)对b(褐眼)显性.用示代表的动物与另一异性个体杂交.子代中,若长毛与短毛各占一半,雄性个体均为褐眼,那么该异性个体的基因型是
 
,子代中出现褐眼雌性个体的几率是
 

(3)已知该动物的某种隐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但不知该基因(d)是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假设样本足够大).
调查方案:①寻找具有
 
的动物个体进行调查.②统计
 

结论:如果
 
,可初步确定该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
(4)控制此动物体色的基因在3、4号染色体上.在一体色白色的群体中,偶然产出一头棕色的雄性个体.这种棕色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隐性棕色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呢?
①分析:如果棕色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棕色雄性个体为
 
 (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如果棕色是由于隐性棕色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棕色雄性个体为
 
(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
②实验方案:
 

③结论:
如果
 
,则棕色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
如果
 
,则棕色是由于隐性棕色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分析下列遗传学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1928年,英国科学家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小鼠死亡,并在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S型细菌;后来科研工作者重复上述实验,并测定了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1)Griffith认为S型细菌“复活”的原因是
 

(2)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
 

(3)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是否有关
 
(是或否),你的理由是
 

资料2.人类对遗传物质作用机理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请根据下列科学史实回答问题:科学家发现细胞中有三类RNA,一类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一类能与特定的氨基酸结合,还有一类合成后几小时就会降解,其中哪一类是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的“信使”呢?
1958年,Crick提出如下观点:核糖体RNA是“信使”--不同核糖体RNA编码不同的蛋白质,简称“一个核糖体一种蛋白质”.1961年,Jacob和Brenner对这个假说进行了检验,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1)该实验中,若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说明该核糖体正在
 

(2)已知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因此如果核糖体RNA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
 
; 如果核糖体RNA不是信使,那么实验结果将会是
 
.最终Brenner的实验结果证明核糖体RNA不是“信使”.
(3)RNA合成的过程中,DNA
 
(全部/部分)解螺旋,由
 
酶催化完成RNA合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科学家对水稻根进行单侧光照后的生长情况,下表表示处理后的实验数据.下列对单侧光处理后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实验结果
处理方法

弯曲角度(α)
强光 35.5°
弱光 17.5°
黑暗
A、生长素分布不均可能是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的结果
B、水稻根向光弯曲的角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C、背光侧生长素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