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为了研究果蝇眼色(由基因E、e控制)和翅形(由基因B、b控制)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长翅(野生型)三个不同品系的果蝇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1.请分析回答:

(1)由实验一可推测出翅形中的显性性状是卷翅.
(2)科研工作者让卷翅果绳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代中,卷翅与长翅比例总是接近2:1,推测产生这种分离比的原因是基因型为BB的个体致死.请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推测.
杂交组合:让卷翅果蝇与长蝇果蝇杂交
预测的实验结果:后代卷翅果蝇:长翅果蝇=1:1.
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果蝇的卷翅与长翅这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存在另一对等位基因D和d,d为隐性致死基因,请在图2中标出卷翅果蝇中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
(3)实验二中F1赤眼卷翅的基因型是BbEe,F2赤眼卷翅个体中杂合子占100%.据F2表现型比例推测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形的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 由实验一可知,子一代卷翅果蝇相互交配子二代的卷翅:长翅=3:1,因此卷翅对长翅是显性性状;实验二,紫眼与赤眼杂交,子一代都是紫眼,说明紫眼对赤眼是显性性状,子一代赤眼卷翅果蝇相互交配得到子二代,赤眼卷翅:赤眼长翅:紫眼卷翅:紫眼长翅≈4:2:2:1,可能的原因是显性纯合致死.

解答 解:(1)由分析可知,翅形中卷翅对长翅是显性性状.
(2)卷翅果绳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代中,卷翅与长翅比例总是接近2:1,说明基因型为BB的个体致死;如果BB纯合致死,卷翅果蝇的基因型是Bb,与长翅bb杂交,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Bb:bb=1:1,前者表现为卷翅,后者表现为长翅;由题意知,B(b)、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dd纯合致死,因此该果蝇的基因型是BbD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3)实验二子一代赤眼卷翅果蝇相互交配,子二代赤眼卷翅:赤眼长翅:紫眼卷翅:紫眼长翅≈4:2:2:1=(2:1)(2: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Ee;由于2对等位基因存在于显性纯合致死,因此子二代赤眼卷翅个体都是杂合子.
故答案为:
(1)卷翅 
(2)基因型为BB的个体致死       让卷翅果蝇与长蝇果蝇杂交,后代卷翅果蝇:长翅果蝇=1:1

(3)EeBb  100%  基因的自由组合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使用条件,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根据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并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结果并获取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我们会发现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结构简单,但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b”
D.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材料时,一般用较小的光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各项中,都含有肽键的一组是(  )
A.载体、性激素B.生长激素、胰岛素C.脂肪、维生素D.肌蛋白、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表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
(1)突触是由图中的②③④构成的,①中的物质名称为神经递质,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受体)有关.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不变(“改变”或“不变”).
(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特点,其意义是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有利于递质的作用.
(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约0.5~1毫秒).
(4)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肌肉无法收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氨基,D表示羧基.
(2)该化合物是由3个氨基酸分子失去2个分子的水而形成的.
(3)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BCG,表示肽键的字母是EF,含有2个羧基.
(4)该化合物是由2种氨基酸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镜移到视野正中央
B.使用显微镜观察水生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观察对象向左下方游动,则应该把载玻片向左下方移动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如图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A→B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坐标(0~100%),A→C代表温度坐标(0~70℃),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1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各线段含义提示:例如EH线段表示温度为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
A.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
B.FI和GI线段可用来体现胃蛋白酶的作用特点
C.影响某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酶的数量和底物浓度
D.GH、GI线段所代表的某酶酶促反应速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低,在5%以下,到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时,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中的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浅色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或天敌)所食.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桦尺蠖的栖息环境变黑,浅色个体容易被鸟类(或天敌)所食.
③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不正确的分析是( )

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

B.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

C.若图中内分泌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D.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