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的数量和性比率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猕猴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 调查时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未达K

C. 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

D. 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

【答案】D

【解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2、分析题图:该林区猕猴种群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因此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3、标志重捕法:

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

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A、猕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猕猴种群的数量和密度,A正确;

B、由图可知,该林区猕猴种群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因此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调查时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说明其种群数还未达到环境容纳量,B正确;

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C正确;

D、根据图中信息不能说明性别比例为11时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D错误。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猞猁以雪兔为食,如图为1850年~1940年的90年间,雪兔和猞猁的种群数量波动情况,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这种种群数量波动方式属于非周期波动

B. 气候、食物、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极为强烈

C. 猞猁捕食雪兔后同化的能量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

D. 雪兔属于小型哺乳类,因此其存活曲线与人类类似,接近凸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受体介导的胞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细胞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能发生

B. 该过程要有细胞识别并需要内部供能

C. 构成小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 Na+K+等无机盐离子也可通过此方式跨膜转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普阅读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时刻都在进行着大量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后,被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发挥其功能。发挥功能后的蛋白质需要被降解,才能使细胞内的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细胞内的蛋白质从合成到分解,往往有一定的“寿命”。一般来说,参与构成细胞结构的蛋白质寿命都比较长,而执行特定功能的调节蛋白和错误折叠、突变损伤的蛋白质寿命较短。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之一。

关于蛋白质降解的研究,较早开始的是对于细胞内的“消化车间”----溶酶体的研究。溶酶体由单层膜围绕,膜上的蛋白质高度糖基化,内含多种水解酶。溶酶体的内部为酸性环境(pH5.0),与细胞质基质(pH7.2)显著不同。寿命较长的蛋白质和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通过自噬途径由溶酶体降解(见下图)。

20世纪50年代,在对网织红血细胞的研究中发现,在缺少溶酶体的情况下,依赖ATP的蛋白质降解依然能够发生。1978年,研究人员揭示出蛋白质经由泛素-蛋白酶体降解的过程。泛素是一条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蛋白酶体也被称为多催化活性蛋白酶复合物,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靶蛋白在几种泛素酶的依次作用下与泛素分子结合,最后被蛋白酶体特异性地识别,并降解成小肽。这些小肽再被降解为氨基酸回收利用。

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综合征(PD)等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溶酶体或蛋白酶体的缺陷能够引起这类疾病的发生。

1)细胞质基质中的H+_______方式运入溶酶体。少量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原因是__________

2)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对细胞有用的物质被再利用。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这种作用会_________

3)据文中内容分析,细胞内存在的两条途径中,对于被降解蛋白质,_______途径的选择性更强。

4)文中提到“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综合征 (PD)等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溶酶体或蛋白酶体的缺陷能够引起这类疾病的发生。”,请利用文中内容推测阿尔茨海默病(AD)疾病发生的病因: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丁为某高等动物卵巢内的4个细胞,如图为这些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 乙细胞内有N个四分体

C. 丙细胞内有2X染色体

D. 丁细胞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b段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

B. bc段的细胞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 处于cd段的细胞可以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 着丝点断裂发生在de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下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2结三角形果实的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结三角形果实的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

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Ⅱ.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Ⅲ. 如果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视野比乙视野亮

B. 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脃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 若载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 在甲中看到的模糊物像,一换成乙就能立即看到清晰的物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