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温度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及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若甲图所示曲线为阴生植物,则阳生植物曲线与此比较C点________(填“左/右/不变”)移。
(2)由乙图知,40℃时,植物体________(填“能/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甲图中________(填“A/B/C”)点表示。
(3)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________(填“A/B/C”)。温度为________℃(依甲、乙图分别填一个具体数值)最佳。
(4)丙图是________植物的叶片结构,该植物中CO2的固定发生在图中________处的细胞,CO2与C5结合发生在图中________处的细胞(填数字序号)。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广西柳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综)生物 题型:综合题
(20分)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几种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小麦生长的适宜范围。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为________;乙图Q点,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应注意满足植物生活的____________条件(请依据上述三图作答)。预计丙图Q点之后3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为3条曲线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呈逐渐_______。
(2)夏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低的主要原因可以用______图来说明,其具体解释为光照强烈时小麦叶片气孔逐渐 ,导致体内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3)干旱和板结的土壤中生长的小麦产量低,说明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P点小麦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Q点叶片脱色后,用碘液染色,呈蓝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
(5)若将小麦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植物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0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6分)动物器官的体外培养技术对于研究器官的生理、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意义重大。下图是一个新生小鼠的肝脏小块培养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肝脏切成小薄片,这有利于肝脏细胞 。
(2)气室中充入5% C02气体的主要作用是 。
(3)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是为了抑制细菌生长,但要注意选择抗生素的 ,以保证抗生素对肝脏无害。
(4)有机物X有毒性,可诱发染色体断裂。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和提供的下列材料用具,探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是否具有解毒作用。
材料用具:肝脏小块,外周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培养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细胞分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滴管;吉姆萨染液(使染色体着色),有机物X溶液等。
实验过程:
①在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培养淋巴细胞,取4等份,备用。
②利用甲、乙、丙、丁4组上图所示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表示已完成的步骤)。
|
甲 |
乙 |
丙 |
丁 |
步骤一:加人肝脏培养液 |
√ |
√ |
√ |
√ |
步骤二:加入有机物X溶液 |
√ |
|
√ |
|
步骤三:放置肝脏小块 |
√ |
|
|
|
上表中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取4组装置中的等量培养液,分别添加到4份备用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取淋巴细胞分别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并对比分析。若丙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甲组的淋巴细胞正常,则说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动物器官的体外培养技术对于研究器官的生理、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意义重大。下图是一个新生小鼠的肝脏小块培养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肝脏切成小薄片,这有利于肝脏细胞 。
(2)气室中充入5% C02气体的主要作用是 。
(3)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是为了抑制细菌生长,但要注意选择抗生素的 ,以保证抗生素对肝脏无害。
(4)有机物X有毒性,可诱发染色体断裂。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和提供的下列材料用具,探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是否具有解毒作用。
材料用具:
肝脏小块,外周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培养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细胞分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滴管;吉姆萨染液(使染色体着色),有机物X溶液等。
实验过程:
①在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培养淋巴细胞,取4等份,备用。
②利用甲、乙、丙、丁4组上图所示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表示已完成的步骤)。
|
甲 |
乙 |
丙 |
丁 |
步骤一:加人肝脏培养液 |
√ |
√ |
√ |
√ |
步骤二:加入有机物X溶液 |
√ |
|
√ |
|
步骤三:放置肝脏小块 |
√ |
|
|
|
上表中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 ___ 。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取4组装置中的等量培养液,分别添加到4份备用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取淋巴细胞分别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___ ____ ,并对比分析。若丙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甲组的淋巴细胞正常,则说明 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广西柳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综)生物 题型:综合题
(20分)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几种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小麦生长的适宜范围。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为________;乙图Q点,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应注意满足植物生活的____________条件(请依据上述三图作答)。预计丙图Q点之后3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为3条曲线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呈逐渐_______。
(2)夏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低的主要原因可以用______图来说明,其具体解释为光照强烈时小麦叶片气孔逐渐 ,导致体内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3)干旱和板结的土壤中生长的小麦产量低,说明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P点小麦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Q点叶片脱色后,用碘液染色,呈蓝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
(5)若将小麦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植物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0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则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该小麦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________℃;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为在5℃条件下,该植物________(能或不能)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几种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小麦生长的适宜范围。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为________;乙图Q点,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应注意满足植物生活的____________条件(请依据上述三图作答)。预计丙图Q点之后3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为3条曲线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呈逐渐_______。
(2)夏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低的主要原因可以用______图来说明,其具体解释为光照强烈时小麦叶片气孔逐渐 ,导致体内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3)干旱和板结的土壤中生长的小麦产量低,说明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P点小麦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Q点叶片脱色后,用碘液染色,呈蓝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
(5)若将小麦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植物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0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