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该实验用到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元素的去向 | |
B. | 从该示意图可以看出小球藻的光合作用以H2O和CO2为原料 | |
C. | 如果水和二氧化碳充足,实验产生的A与B物质的相对分子量之比始终应为8:9 | |
D. | 如果水和二氧化碳充足,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都会出现18O |
分析 1、光合作用的具体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stackrel{光能}{→}$ 4[H]+O2
b.ATP的生成:ADP+Pi$\stackrel{酶}{→}$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 $\stackrel{酶}{→}$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stackrel{酶}{→}$(CH2O)+C5+H2O.
2、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stackrel{酶}{→}$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6H2O$\stackrel{酶}{→}$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stackrel{酶}{→}$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3、根据光反应的过程可以看出,氧气中氧元素的来源于水中的氧原子,所以A物质是16O2,B物质是18O2,所以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32:36=8:9.
解答 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实验用到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元素的去向,A正确;
B、从该示意图可以看出小球藻的光合作用以H2O和CO2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由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水中氧元素来自CO2,而产生的水又可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在水和二氧化碳充足的情况下,实验产生的A与B物质的相对分子量之比不可能始终为8:9,C错误;
D、由于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而产生的CO2又可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在水和二氧化碳充足的情况下,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都会出现18O,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中元素去向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中的各个化学方程式,在反应方程式中,最最核心的就是水的光解的反应式,可以直接推导出氧气中氧元素来源于水分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
B. |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 |
C. |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
D. | 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使生物与非生物有机联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激素和酶均为信息分子,前者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 |
B. | 非蛋白质类激素自身的合成不受基因组的控制 | |
C. | 信息分子在细胞间起作用时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有关 | |
D. |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图展示的为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
B. | 该模型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为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 |
C. | 磷脂双分子层为轻油般的流体,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是生物膜“流动”的基础 | |
D. | 功能越复杂的膜,其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就越多,且所有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青蒿细胞存在控制青蒿素合成的核酸 | |
B. | 疟原虫是真核需氧生物 | |
C. | 青蒿素只破坏疟原虫细胞的膜结构而没有破坏人体细胞的,说明疟原虫的膜结构的基本支架不是磷脂双分子层 | |
D. | 中药治病的机理正是因为中药材中含有某些特殊的元素或化合物,保护其他生物具有和保护人类自身一样的价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葡萄糖和果糖都是不能水解的糖 | |
B. | 催化该反应的酶也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 |
C. | 组成果糖、蔗糖和酶的元素均只为C、H、O | |
D. | 该反应为放能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花生的含油量随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选择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改变了花生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突变
D.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