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下列对生物生命活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乳酸菌可以利用乳酸、葡萄糖等为营养物质
B.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每一阶段,都有ATP的形成
C.结核杆菌不能在一般的培养基上培养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属于腐生菌

分析 1、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stackrel{酶}{→}$2丙酮酸+2ATP+4[H];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2丙酮酸+$\stackrel{酶}{→}$6CO2+20[H]+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上):24[H]+6O2$\stackrel{酶}{→}$12H2O+34ATP.
2、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stackrel{酶}{→}$2丙酮酸+2ATP+4[H];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2丙酮酸+4[H]$\stackrel{酶}{→}$2CO2+2酒精.
3、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属于生产者.

解答 解:A、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可以利用葡萄糖等为营养物质,不能利用乳酸为营养物质,A错误;
B、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各阶段都能产生ATP,其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TP,B错误;
C、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不能在一般的培养基上培养,必须有宿主的活细胞才能生存,C正确;
D、硝化细菌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区分、细胞呼吸的过程、寄生等相关知识点,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镰刀型贫血病基因(常染色隐性)对疟疾有很强的免疫力,生活在疟疾病区的人若携带一个镰刀型贫血病突变基因,就对疟疾有一定的抵抗力.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疟疾病区的人群镰刀型贫血症携带者的数目比按照概率计算出来的数目少
B.这种隐性突变的纯合子将全部患有致命的镰刀型贫血病
C.正常基因的纯合子可能患疟疾而死亡
D.杂合子既不患贫血病,对疟疾也有一定的抵抗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的遗传系谱图中,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B或b表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2的基因型为aaX BB或aaX Bb
B.5的基因型为BbX AA的可能性是$\frac{1}{4}$
C.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为$\frac{1}{32}$
D.通过遗传咨询可确定Ⅳn是否患有遗传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A.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育出完整的植株
B.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C.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原的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图1表示某种高等生物细胞中蛋白质X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据图回答:

(1)如果图中细胞表示唾液腺细胞,那么X是唾液淀粉酶,细胞中与X物质的加工、运输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是1、3、5  (填标号),它们的膜与细胞膜和核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在实验条件下培养该细胞,如果培养液中的含氧量较低时,图中的1就移动到细胞表面,当含氧量较高时,就移动到细胞内部均匀分布.上述现象表明氧气浓度是影响其活动的重要因素.
(3)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的变化如图2乙所示.
①请判断甲图中的a、b、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依次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②请判断乙图中的①、②、③所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③以上实验也说明:各种不同的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结构和功能密切联系,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蓝藻是自养生物,原因是(  )
A.蓝藻是原核细胞
B.细胞结构简单
C.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1是细胞有丝分裂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可以看出这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填动物或植物)
(2)写出分裂期的细胞进行分裂的顺序:cabdc.(用字母表示)
(3)图c表示细胞分裂间期,此时细胞核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或染色体复制).
(4)图 a 是分裂的前期,此时细胞中有12个 DNA 分子
(5)如果有一种物质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加入此物质后,受影响的植物细胞经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它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加倍的染色体数目
(6)在图2中,描绘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注意横纵坐标含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过程
B.A与a的分离发生在①过程
C.M、N、P分别代表 16、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