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杀灭杂菌.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增加乳酸菌数量.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腌制时间和食盐用量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原因是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5)亚硝酸盐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分析 1、菌种: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
2、实验原理:
(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3、泡菜的制作:
①将新鲜蔬菜预先处理成条状或片状.
②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为4:1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
③预处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香辛料等佐料,并继续装至八成满.
④倒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浸没全部菜料.
⑤盖上泡菜坛盖子,并用水密封发酵,发酵时间受到温度影响.

解答 解:(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杀灭杂菌.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的目的是增加乳酸菌数量.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的无氧呼吸过程,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腌制时间和食盐用量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由于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因此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
(5)亚硝酸盐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故答案为:
(1)杀灭杂菌  增加乳酸菌数量
(2)无氧呼吸  细胞质
(3)温度  腌制时间  食盐用量
(4)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  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5)盐酸酸化      玫瑰红

点评 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植物叶片气孔的开放程度对其光合作用强度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探究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研究人员先后进行了如下相关研究.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I.利用相同的蚕豆叶片,按如图1四个装置图进行预实验:

4小时后,取4组蚕豆叶片,撕取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显微观察每组叶片的气孔开闭情况,结果记录如表:
气孔开闭情况
组别
完全开放(%)半开放(%)关闭(%)
甲组40.042.018.0
乙组1.011.088.0
丙组21.042.037.0
丁组15.023.060.0
(1)该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K+(或Na+)、光照、pH等因素对气孔开闭的影响.
(2)请根据上表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用柱形图表示Na+和K+对气孔开闭影响的实验结果
(3)为进一步探究Na+和Ca2+对豌豆叶片气孔开放的复合影响,请补充设计思路.
①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取三个烧杯编号,分别加入pH为7的100ml CaCl2溶液、NaCl和CaCl2混合溶液和蒸馏水.
②取相同的蚕豆叶片,分别置于上述三个烧杯中.
③将烧杯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照射4h.
④从上述三组叶片上撕取下表皮若干,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记录并统计实验结果.
Ⅱ.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
(1)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O0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光合产物的输出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阻碍了CO2吸收利用;观点二认为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片层结构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而且不能恢复.
(2)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土壤低(填“高”或“低”)含水量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正常供水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不能恢复,则观点二成立.
Ⅲ.研究发现,植物的气孔一般长约7-30μm,宽约1一6μm,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大小为1一90μm不等.据此分析,雾霾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雾霾中的颗粒物可导致部分气孔被堵塞,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光合速率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B.传代培养过程上多数细胞的细胞核型会发生改变
C.二倍体细胞的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D.骨髓瘤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奶牛,如果要加速转基因奶牛的繁育,可以对此转基因奶牛进行克隆(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细胞培养之前,要对动物组织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在对培养过程中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以防止培养过程中污染.
(2)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形成重组细胞时应选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
(3)通过以上过程获得奶牛属于无性生殖,其乳汁中会产生人的生长激素,这样的动物被称为乳腺生物反应器.
(4)图示培养出犊牛的过程被称为细胞工程中的核移植技术,转基因奶牛的克隆成功,说明了动物体细胞细胞核(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
B.内细胞团将发育成胎盘和胎膜
C.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不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
D.早期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才可取出向受体移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海带细胞中碘的含量是其生活的海水中碘含量的30倍,这说明海带细胞吸收碘的方式为(  )
A.主动运输B.自由扩散C.内吞作用D.渗透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能破坏人体体液免疫过程,但在人体内环境中不能增殖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激素在体液的运输下到达各组织细胞内并发挥调节作用
D.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通过显微技术破坏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培养几天后,再观察该根尖细胞,预测会有什么结果(  )
A.细胞正常分裂B.产生多核细胞C.不能形成纺锤体D.着丝点不能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从一种水母体内找到了一种能在蓝色光的照射下发绿色荧光的结构蛋白--绿色荧光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绿色荧光蛋白中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
B.由于绿色荧光蛋白具有肽键,所以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C.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功能
D.绿色荧光蛋白可作为“蛋白质探针”用于检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