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淋巴因子由B细胞分泌 | |
B. | 胸腺萎缩,影响抗体的产生 | |
C. | 抗原二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 |
D. | 吞噬细胞在第一和第二道防线中均发挥作用 |
分析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解答 解:A、淋巴因子由T细胞或效应T细胞产生,A错误;
B、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而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而产生抗体,因此胸腺萎缩,影响抗体的产生,B正确;
C、抗原二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
D、吞噬细胞在第二和第三道防线中均发挥作用,但不能在第一道防线中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及特异性免疫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如图表示某种高等生物细胞中蛋白质X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据图回答:
(1)细胞中与x物质的加工、运输和分泌直接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是 (填标号),它们的膜与 和 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如图示细胞是一个胰腺细胞,则酶原颗粒的合成场所是[ ] ,对酶原颗粒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 ] .
(3)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甲图中的b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是: ;乙图中的d、e、f曲线所指代的生物膜所属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4)以上实验也说明:各种不同的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 ,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1、2、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能合成和分泌物质a的只有细胞4
D.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1、2、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虫媒病毒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
B. | 虫媒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 |
C. | 虫媒病毒可以在活细胞中繁殖 | |
D. | 虫媒病毒可以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 |
B. | 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 |
C. |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原体失去寄生基础,进而被吞噬、消灭 | |
D. |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联会配对 | |
B. |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 |
C. |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排在中央 | |
D. |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着丝点分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