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但其释放到水中的风险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用单细胞小球藻研究纳米银的毒性,开展了如下实验,请回答:

(1)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如图甲,据图可知纳米银在黑暗条件下的毒性更强.本实验需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和显微镜对小球藻进行计数.
(2)为进一步探究纳米银的浓度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者用密封锥形瓶分别在一定
光照条件和黑暗条件下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检测锥形瓶中溶氧量,结果如图乙.
①其中系列1为初始溶氧量,则系列2为光照条件下的结果.
②纳米银浓度为1mg.L-1时,系列2小球藻细胞中产生[H]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和叶绿体,若不加纳米银,则小球
藻的总光合速率为10mg.L-1
③结果表明纳米银可以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更明显.

分析 (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因变量是小球藻的生长状况,由甲图的实验结果可知,在黑暗的条件下,纳米银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更强,当纳米银的浓度为4mg/L时,纳米银对小球藻的抑制率高达100%,相同浓度下,对于在光照条件下的小球藻的抑制率较低.
(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用溶氧法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因变量是氧气的释放量,可以用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变化来表示.

解答 解:(1)分析甲图可知,相同纳米银浓度下,黑暗时对小球藻生长状况的抑制率比光照条件下更高,因此黑暗条件下纳米银毒性更高;由于小球藻是单细胞植物,对于小球藻的统计方法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和显微镜对小球藻进行计数.
(2)①系列1为初始溶氧量,那么系列2为光照条件下的结果.因为纳米银的浓度为0时,系列2的溶氧量远高于系列1,说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②纳米银浓度为1mg.L-1时,系列2小球藻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时产生[H]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和叶绿体,若不加纳米银的情况下氧气浓度增加了14-6=8mg/L-1,黑暗条件下,不加纳米银的氧气浓度为4mg/L,即呼吸作用强度是每分钟(6-4)mg/L=2mg/L-1,因此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8+2=10mg/L-1
③分析题图曲线可知,纳米银既能抑制小球藻的呼吸作用也能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而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故答案为:
(1)黑暗       显微镜
(2)①2  
    ②线粒体和叶绿体     10mg.L-1
    ③抑制     呼吸作用(的抑制)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纳米银浓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分析题干明确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变量和实验原理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的应用及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获取结论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请分析回答下面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抗原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有两类:第一类是大多数抗原必须有T细胞参与下才能完成;第二类是有少数抗原,单独刺激B细胞即可完成.为了探究细菌脂多糖LPS属于哪一类免疫应答,可以选择年龄、性别等相同的小鼠进行LPS接种处理(如下表).据表分析,实验组是甲组小鼠,如果甲乙两组小鼠均产生相应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则该抗原属于第二类.
处理胸腺是否产生相应浆细胞是否产生相应的抗体
甲组小鼠切除
乙组小鼠不切除
科学家用LPS分先后两次接种小鼠,并检测相应的抗体的产生量,结果如图1所示.该实验结果说明LPS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B细胞(或记忆细胞).
(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两种,这两种神经元放电频率(单位时间内的兴奋次数)与体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由图可知,当体内出现发热现象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低于”、“高于”或“等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过程中基础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病人会感到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供氧不足,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3)图3和图4分别表示单侧光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

①据图3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4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m(0<向光侧生长素浓度<m).据图4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根>茎.
②有同学设计如图5的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

③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实验根尖切段,再重复上述②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接受琼脂块中均检测不到放射性,则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获得单倍体常用的方法是(  )
A.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花药离体培养D.生长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动物、绿色植物)的箭头.
(2)完成A过程的生物是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这一过程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3)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B、C过程(用图中字母代号回答).
(4)碳在无机环境中以CO2或碳酸盐形式存在,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进行循环.
(5)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常使用双缩脲试剂,结果是蛋白质与该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时,常使用健那绿染液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以便观察.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创新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在新鲜萝卜的中间挖一个洞并加入浓盐水,一段时间后,盐水的液面是上升还是下降?上升.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某同学得到如图二所示的实验结果,图中“X”代表的色素是叶绿素a.

(3)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表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太阳能
B.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C.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D.图中的A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单侧光照、重力等许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到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如重力会导致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
(1)科学研究发现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有人做了如下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实验中的自变量是IAA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及根尖生长.
需要严格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每组根尖的数量、溶液体积、蔗糖的量、环境的温度等_(至少举出两种).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蒸馏水中,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2)科学家研究发现,同种植物在高原地区长得较为矮小,原因是紫外光可促进生长素发生氧化,进而抑制植物生长.为验证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分析.
材料用具: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溶液浓度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若干,
日光灯管和紫外灯管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2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A、B.向A、B两烧杯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完全培养液.
②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若干株,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放在A、B两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其中A为对照组,B为实验组.
③在培养过程中,A组用日光灯管照射,B组用相同的日光灯管和紫外灯管同时照射.
④切下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并对应标记为a、b.将a、b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两侧,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结果预测:胚芽鞘向b侧弯曲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产生F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则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5:1
B.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基因型相同的灰身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8:1
C.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3:1
D.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杂交,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是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研究.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上图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运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两大技术.
(2)过程①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核心步骤脱分化过程,过程②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Y、Z细胞的名称分别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杂交瘤细胞.
(4)过程③诱导细胞融合的生物因素是灭活的病毒,细胞融合后还需要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Z细胞.
(5)Z细胞还需经过体外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专一性抗体阳性检测)才能获得大量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体外培养Z细胞时,培养液中通常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将其置于95%空气加5%CO2的气体环境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值.
6)经过上述过程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