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有关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红细胞中K+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而Na+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红细胞维持膜内外K+、Na+不均匀分布__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正好为红细胞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可通过________(“有氧”或“无氧”)呼吸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会因___________________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4)氟中毒会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代谢。科学家用含不同浓度NaF的饮水喂养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培养并测量小白鼠红细胞代谢产热及细胞内的ATP浓度,分别获得产热曲线和细胞内的ATP浓度数据如下,请回答:
①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及结果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细胞产热量及ATP浓度: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低浓度的NaF 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 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NaF ___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同时,由于损伤了细胞膜结构,细胞为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消耗更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需要 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 细胞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无氧 渗透压升高吸水过多 不同浓度的NaF对能量代谢(或糖分解代谢产热量及细胞内的ATP浓度)的影响 抑制 促进 ATP
【解析】
(1)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
名 称 | 运输方向 | 载体 | 能量 | 实例 |
自由扩散 | 高浓度→低浓度 | 不需 | 不需 |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
协助扩散 | 高浓度→低浓度 | 需要 | 不需 |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
主动运输 | 低浓度→高浓度 | 需要 | 需要 |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
(2)制备细胞膜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理由是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放在蒸馏水中吸水胀破,离心后可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而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3)根据表格分析,A组是对照组,B、C是实验组,自变量是NAF浓度,因变量是ATP浓度(产热量).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
(1)由于“人体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K+的浓度高30倍,而红细胞中Na+的浓度却是血浆中的“1/6”,说明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运输都是逆浓度进行运输的,所以红细胞运输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通常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2)小鼠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正好为红细胞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其原因是:①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②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3)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因为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会因渗透压升高吸水过多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4)①据表格分析,A组是空白对照组,BC是实验组,其中自变量是NaF浓度,因变量是ATP浓度(产热量)。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的NaF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②根据曲线图和表格分析,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低浓度的NaF抑制了细胞代谢中有关酶的活性,释放的能量减少。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NaF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酶的活性,释放的能量增加,则产热量增加;同时损伤了细胞膜结构,细胞为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消耗更多ATP。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农杆菌Ti质粒的T-DNA区段结构示意图。农杆菌附着植物细胞后,T-DNA首先在农杆菌中从右边界到左边界被剪切、复制,然后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继而诱发细胞异常生长和分裂,形成植物肿瘤。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i质粒存在于农杆菌的拟核DNA之外
B. 植物肿瘤的形成与A、B两个基因的表达有关
C. 清除植物肿瘤组织中的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
D. 利用T-DNA进行转基因时需保留LB、RB序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d表示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X可能是细胞呼吸酶
B. 磷脂总量最多的细胞器是①
C. ③的内膜中蛋白质种类和含量比外膜多
D. d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表示基因型为 BbRr 的水稻的基因与染体的位置关系。乙图表示该水稻 DNA 中的一个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乙图左侧的链为基因 B,则乙图中右侧的链 为基因 b,这是一对等位基因
B. 若该水稻染色体交叉互换使上述非等位基因重组,就能产生两种重组型配子
C. 乙图中 AT 碱基对的缺失和染色体片段缺失一 样,都是具有可逆性的变异
D. 若甲图中右侧的染色体部分断裂并连接到左侧的染色体上,该变异称为易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下列图形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是图_____________。
(2)图C中含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__________条染色体,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可育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 体是二倍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
(4)若由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5)基因型分别为AAaBbb、AaBB、AaaaBBbb及Ab的体细胞,其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与图A~D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低浓度二氧化碳时,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 .
(2)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min,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A植物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植物.
(3)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5含量在短时间内将 .
(4)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反映出A、B两种植物叶片在此时间段内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5)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klx(a<x<b),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中A植物的干重将 ,B植物的干重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通过测定乙烯和CO2的产生量,探究“25 ℃室温条件下,在贮藏、保鲜过程中,乙烯合成抑制剂对毛叶枣果实的影响”。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材料和器材
刚采摘的成熟度相近的毛叶枣若干,密闭容器,乙烯合成抑制剂。气相色谱仪(用于测定乙烯浓度),远红外CO2分析仪。
(2)方法和步骤
在25 ℃室温条件下:
①挑选足量的无破损,形状、大小、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毛叶枣,____________。
②A组不做处理,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小时后,分别从两个容器内抽取等量气体,______,并记录数据。
⑤每隔3天,重复步骤③④。
(3)结果和结论
所得数据处理后得到下图(图1、图2分别表示A、B组实验结果)。
①从上图可以看出CO2产生量与乙烯产生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形成上述关系的原因是____。
②比较图1、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从而说明乙烯合成抑制剂有利于毛叶枣的贮藏、保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相同的植物根毛区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或 KNO3 溶液中后(溶液体积远大于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右上图所示(最终不再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①是蔗糖溶液中的变化,②是 KNO3 溶液中
B. 原生质体最终体积 b 与溶液初始浓度无关的变化
C. 若用甘油溶液,体积变化可与①或②相似
D. ①曲线中的细胞,a 时刻细胞液浓度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两幅图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和图2所示单抗的制备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该技术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相比,一般不需要经______过程,原因是______。
(2)过程②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不同之处是可用______诱导。杂交瘤细胞中发生的遗传信息流动是______。
(3)培养杂交瘤细胞时,应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______的环境中。过程①和过程④均涉及到注射操作,其目的分别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