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3过程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B.4过程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影响细胞代谢
C.5过程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的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所致
D.6过程一定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高二上第二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高三上第八次大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性别决定方式为XY的动物从出生到成年,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几乎完全一样,仅凭肉眼难以区分性别。在X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BA(灰红色)对B(蓝色)为显性,B对b(巧克力色)为显性。现有一只灰红色个体和一只蓝色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巧克力色的个体。则亲代灰红色、蓝色与子代巧克力色的性别可能分别是
A.雄性、雌性、雌性
B.雌性、雄性、雌性
C.雄性、雌性、雄性
D.雄性、雌性、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辽宁省分校高三12月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调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一组是 ( )
调查内容 | 调查方法或对象 | 实验要点 | |
A | 某双子叶植物的 种群密度调查 | 样方法 | 随机选取大小相同的样方,统计种群密度,计算平均值 |
B | 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 患者家系 | 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
C |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 抽样检测法 | 取样之前试管要轻轻振荡 |
D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取样器取样法 | 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豫西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哪幅图中“a”点不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B.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水稻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辽宁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I-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I-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工、Ⅳ
B.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
C.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坏死,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年湖南省株洲市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几种物质鉴定的实验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 使用试剂 | 被鉴定的物质 | 呈现颜色 |
A | 双缩脲试剂 | 蛋白质 | 蓝色 |
B | 苏丹Ⅲ染液 | 脂肪 | 橘黄色 |
C | 甲基绿 | DNA | 绿色 |
D | 斐林试剂 | 葡萄糖 | 砖红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1为神经细胞结构模式图。图2所示为拉尔夫·斯坦曼(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的树突状细胞(DC),这种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卫兵”,能激活T细胞,并让白细胞识别、记忆并攻击入侵的病原体。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在反射弧中,与感受器相连的是神经细胞的树突,与轴突相连的是另一个神经细胞的细胞体或树突
B.神经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存在大量的突起。从细胞水平上分析,突起的形成是细胞增殖的结果
C.神经细胞既具有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作用,又具有分泌作用。如神经细胞通过分泌激素实现神经细胞之间兴奋的传递
D.树突状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其最初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并激活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