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图甲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为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过程
B.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是②③④⑤
C.图甲中不同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
D.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且这两个过程在同一时空进行,应该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图乙为中心法则,其中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RNA分子的复制;⑤表示逆转录过程.

解答 解:A、图甲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空进行,应该发生在原核细胞中,A错误;
B、图乙中②为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③为翻译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④为RNA复制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⑤为逆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T、U-A、C-G、G-C),可见②③④⑤四个过程中都涉及碱基A与U的配对,B正确;
C、图甲中不同核糖体共同完成多条肽链的合成,由于模板相同,它们合成的肽链也相同,C错误;
D、图甲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即图乙中的②③过程,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明确图甲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装片的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配方不完全相同
C.“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没有对照
D.18O标记的水培养小球藻可以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2.研究还表明:当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生长被抑制了54%.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GA3是通过促进伸长来促进茎芽生长
B.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
C.A组数据就可以显示出GA3和IAA具有协同作用
D.B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3.5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齐鲁教科研协作体19所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1表示利用人工生态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研究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类群时,常用________法调查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并主要依据种群的___________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图2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这些植物在图20中可用 表示。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图中所示的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 成分。

(3)输入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在图2的A、B、C间以_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

(4)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生活污水过度流入人工生态湿地会使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能在30%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
A.动物的上皮细胞B.人的红细胞C.根尖的分生组织D.洋葱外表皮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洋葱紫色鳞茎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大说明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越多
B.该实验可用于判断细胞对蔗糖吸收能力的强弱
C.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变浅
D.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细胞是活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科研人员将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培养在适宜条件下,检测到物质X被不断地运输到细胞外,且该过程是一个耗能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温和缺氧必定会影响物质X的运输速率
B.物质X的运输必定需要相应载体的运输
C.细胞外物质X的浓度不一定大于细胞内
D.细胞膜的流动性为X的顺利运输提供了保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阅读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资料一:单细胞蛋白是指通过培养大量细菌、酵母、真菌或藻类,从中提取出的蛋白质或生物菌体,可直接作为人和动物的蛋白来源添加到人类食品 和动物饲料中.
资料二:对柑橘果实加工后剩下的新鲜柑橘皮渣含大量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以作为一种发酵基质.
资料三:有科学家设想可以柑橘皮渣为原料,筛选合适的微生物和提供适宜发酵条件,生产单细胞蛋白质来作为动物饲料使用.
(1)单细胞蛋白可直接作为蛋白质来源添加到动物饲料,原因之一是蛋白质是细胞干重(干重,鲜重)中含量最高的物质.
(2)柑橘皮渣中的纤维素可以为微生物的培养提供碳源(能源).
(3)我们分别使用四种类型的酵母进行发酵,并测定发酵前后的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得到下表:(1254  1745   1315   1807为菌株编号)
皮渣原料中接入单株酵母发酵前后粗蛋白和真蛋白质量含量/%(DM)
原料蛋白含量/%(DM)接入单株酵母发酵后蛋白含量/%(DM)
1254174513151807
CP5.59±0.10 8.53±0.16 5.55±0.12 6.65±0.15 7.86±0.14
TP4.57±0.06 5.74±0.22 5.28±0.10 4.96±0.09 5.99±0.07
(注:CP:粗蛋白,TP:真蛋白)
从表中来看,有3种酵母均可显著提高发酵产物的粗蛋白质和真蛋白质含量,从粗蛋白质提高程度看,以1254(填菌株编号)效果最好,但以真蛋白质来看,则以1807最好.
(4)进一步研究表明,使用酵母和霉菌混合发酵的效果更好,其原因可能是混合发酵时,霉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分解发酵原料中细胞壁成分,其分解产物除了可以保障自身生长外,还可促进酵母生长.
(5)以下为研究发酵条件的部分实验,在这三组实验中,自变量为发酵时间、接种量,无关变量是含水量
发酵条件
A(发酵时间)/dC(接种量)/%D(含水量)/%
31065
42065
515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回答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当病原微生物穿过人体的皮肤和粘膜,进入机体内部后,体内的免疫细胞就启动了免疫应答.如图表示人体几种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过程.其中的字母编号表示细胞类型或由它们产生的某些物质,数字表示作用过程.请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过程①→②→③表示由B淋巴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称为体液免疫.
(2)比较细胞A、B、F,对其结构和功能描述正确的是AD(多选).
A.A、B均由F增殖分化而来,因此三者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B.B和F结构和功能相同
C.B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识别的抗原
D.A分泌的物质C具特异性
(3)细胞G吞噬病原微生物形成吞噬泡,细胞内的某一结构随即会与吞噬泡融合,则该结构名称是溶酶体,其内部杀灭病原体的物质是溶菌酶和蛋白水解酶.
(4)引起细胞H增殖分化的诱因是H受到抗原刺激;物质E作用于细胞G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填体液或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