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抗原 | B. | 抗体 | C. | 淋巴因子 | D. | 溶菌酶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江苏省江市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洋葱是生物学中较常使用的实验材料,下列是两组与洋葱细胞相关的实验:
(1)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常选取____________为实验材料,原因是此部分细胞的液泡中含有__________,便于观察。
(2)下图是有关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
实验中三次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其中液泡颜色最深的一次观察是图中字母________观察到的显微视野。
(3)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选取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为观察对象,这部分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识别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有关这项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
其中步骤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丁进行时,应在盖玻片上方再放置一块____________,压片完成后显微镜观察前再将其去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葡萄糖苷酶可将
分解成 。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
的菌落为中心的 。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 无机盐 | 淀粉 | 纤维素粉 | 琼脂 | CR溶液 | 水 | |
培养基甲 | + | + | + | +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
培养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
培养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罗山县高级中学新校区高三下第一次统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巨下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
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
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D.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的需求相似构成竞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理科综合试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实验小组欲从豆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脂肪的菌株。请回答: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为避免培养皿污染,需将培养皿呈 状态放置。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将培养液进行 处理。为了排除 ,需设置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3)为了筛选出菌株,可将适量的 试剂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洗去浮色后,如果菌落周围的现象是 ,则说明此种菌能够分泌脂肪酶。
(4)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可采用 法接种于新的培养基平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9:6:1 | B. | 9:4:3 | C. | 12:3:1 | D. | 9: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 |
B. | ②过程进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 |
C. | ③过程进行的分裂为减数分裂,获得的植株为单倍体 | |
D. | ④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或幼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合成除草剂,可清除农田和园林杂草或抑制杂草生长 | |
B. | 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 |
C. | 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 | |
D. | 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