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 |
B. | 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 | |
C. | 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 |
D. | 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
分析 根据题意和食物网图分析可知:该食物网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处于食物网顶端的生物是鹰、狼和云豹,共有食物链6条,分别是:①绿色植物→昆虫→蛇→鹰;②绿色植物→野兔→鹰;③绿色植物→野兔→狼;④绿色植物→野兔→云豹;⑤绿色植物→鹿→狼;⑦绿色植物→鹿→云豹.其中野兔、鹿及昆虫处于第二营养级,均为初级消费者,狼和云豹处于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
解答 解:A、从食物网中,可看出野兔、鹿及昆虫只能捕食绿色植物,所以均为初级消费者,A正确;
B、狼在食物链绿色植物→野兔(鹿)→狼中,云豹在食物链绿色植物→野兔(鹿)→云豹中,均属于第三营养级,B正确;
C、根据分析,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6条,C错误;
D、由于生物的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多,鹰处于第四营养级,所以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食物网和食物链的分析方法,生物的富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及对生物富集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 F1 | F2 | |
实验一 | 甲×乙 | 全为灰鼠 | 9灰鼠∶3黑鼠∶4白鼠 |
实验二 | 乙×丙 | 全为黑鼠 | 3黑鼠∶1白鼠 |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 F1 | F2 | |
实验三 | 丁×纯 合黑鼠 | 1黄鼠∶ 1灰鼠 | F1黄鼠随机交配: 3黄鼠∶1黑鼠 |
F1灰鼠随机交配: 3灰鼠∶1黑鼠 |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_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__(“显”或“隐”)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糖类在细胞内分布的位置不同,功能也可以不同 | |
B. | 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乳糖,也可以合成蔗糖 | |
C. | 脂肪中C、H、O 含量较多,N、P 含量很少 | |
D. | 由于脂肪中C、H 所占比例较高,因此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突变 | B. | 基因重组 | C. | 染色体结构变异 | D. | 染色体数目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血液、组织液、淋巴等存在于细胞外,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 | |
B. | 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因此理化性质需要保持相对稳定 | |
C. |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糖原、神经递质、抗体等化学物质 | |
D. | 消化酶分泌到细胞外,消化酶消化食物的场所不发生在内环境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 |
B. |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 | |
C. | 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 |
D. |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