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图分析:A图中,由于③上有神经节,所以③表示传入神经,进而可知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效应器,④表示神经中枢,⑤表示传出神经,⑥表示突触结构.
B图中,b处内正外负,表示兴奋产生的部位,a、c处内负外正,表示未兴奋部位.
C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和线粒体.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 解:(1)据图分析由于③上有神经节,所以③表示传入神经,进而可知①表示感受器.
(2)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所以b表示兴奋产生的部位,a、c表示未兴奋部位,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为双向的,而在突触上的传递方向为单向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⑥]突触结构中,信号的传递是单向的.
(4)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即突触前膜释放的,A正确;
B、兴奋传递是一个耗能过程,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④,B正确;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错误;
D、突触由①②③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D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2)b 局部电流
(3)[⑥]突触
(4)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兴奋的产生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最初10min内,瓶内CO2浓度逐渐下降,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 |
B. | 20min后至实验结束,呼吸作用都是恒速的 | |
C. | 第40~60min内,瓶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大致相等 | |
D. | 有光照的时间段内,植物实际的光合速率大于80ppm CO2/mi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病名代号 | 非近亲婚配子代发病率 | 表兄妹婚配子代发病率 |
甲 | 1:310000 | 1:8600 |
已 | 1:14500 | 1:1700 |
丙 | 1:38000 | 1:3100 |
丁 | 1:40000 | 1:30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转录多种信使RNA 才能保证细胞功能的实现 | |
B. | 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途径大致是⑤⑥④③②① | |
C. | 图中所示细胞不同结构的生物膜成分无差异 | |
D. | ②将消化酶运出胰腺细胞的方式是外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成熟红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①过程,但可以进行②③过程 | |
B. | ①过程和②过程用到的酶分别是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 |
C. | ③所示过程可发生在蓝藻细胞内,核糖体移动方向从左至右 | |
D. | 据②原理可制成DNA探针,用于检测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是否成功表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
B. | 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了草本植物,是因为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 |
C. |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 |
D. | 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细胞液浓度较高的植物细胞吸水能力较强 | |
B. | 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越快 | |
C. | HIV在人体内环境中不能增殖,但能破坏人体体液免疫过程 | |
D. | 人体内的激素在体液的运输下到达各组织细胞并发挥调节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滴1-2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可洗去浮色 | |
B. | 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和体积之比是自变量,氢氧化钠扩散速率是因变量 | |
C. | 用健那绿染液处理黑藻叶片,可清晰观察叶肉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 |
D. | 将双缩脲试剂A、B液混合后加入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呈紫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