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在图中①~⑥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⑥ | |
B. | 若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⑥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 | |
C. | 若⑤表示免疫活性分子,则⑤只能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子 | |
D. | 图中①表示信息分子,既可能是神经递质又可能是激素分子 |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转化成血浆,②③均为单向箭头,组织液和血浆相互渗透,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物质又可以作用或影响三大调节机制,所以除②③外,其余箭头为双向箭头.
解答 解:A、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转化成血浆,②③均为单向箭头,组织液和血浆相互渗透,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物质又可以作用或影响三大调节机制,所以除②③外,其余箭头为双向箭头,A正确;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正确;
C、免疫活性分子除了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子,还有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等,C错误;
D、神经系统的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内环境稳态的含义;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 )
A.转移到ATP
B.以热形式散失
C.用于物质的合成
D.用于吸收营养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 | |
B. | 某一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 | |
C. | 癌细胞容易发生细胞凋亡 | |
D. | 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种氨基酸 | B. | 一种核糖核苷酸 | ||
C. | 一种单糖 | D. | 一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赤霉素和乙烯利都是植物激素 | |
B. | 喷施清水的对照组可以省略不做 | |
C. | 赤霉素和杜鹃的花期乙烯利都能延长 | |
D. | 浓度为200mg/L时,赤霉素对杜鹃开花数量的影响效果比乙烯利明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连续的过程 | |
B. | 细胞的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 |
C. | 细胞凋亡的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 | |
D. | 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植株 性状 | H (野生型) | H-f (突变型) |
果形 | 扁圆形 | 长纺锤形 |
单果质量 | 1.12 | 1.37 |
节间长度 | 14.2 | 7.6 |
组别 | 杂交组合 | 结果(野生型:突变型) |
1 | ♂H-f×♀H | 47:0 |
2 | ♀H-f×♂H | 43:0 |
3 | F1自交 | 34:12 |
4 | F1×H | 49: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南方某稻田生态系统,近年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泥鳅等动物几乎绝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B.稻田中各种生物的分布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C.保护稻田中的青蛙等有益动物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D.稻田中的全部生物以及各种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