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2013年高考一模生物试题 题型:071
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论在生产实践还是科学实验中都有重要的意义。营养缺陷型是一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的菌株。能满足某一菌种野生型(变异前)菌株营养要求的最低成分的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基。营养缺陷型菌株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这种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之类的天然物质(如蛋白胨、酵母膏等),可以满足该微生物的各种营养缺陷型的生长,这种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野生型产氨短杆菌能利用糖及无机盐经一系列酶促代谢反应合成腺嘌呤(或腺苷酸),然后再合成菌体所需的核酸等物质。示意图如下:
1、一般可通过诱变方法获得腺嘌呤缺陷型菌株,方法为________。
2、将诱变处理后的存活个体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________(基本/补充/完全)培养基中,可以淘汰大部分野生型菌株而“浓缩”缺陷型菌株,其原理是________。该培养基也可称为________培养基。
3、将上述方法处理后的菌株培养在完全培养基(A)上,经培养长出菌落a、b、c,用灭菌丝绒“印章”轻按A表面,然后将其轻按在含有基本培养基(B)的培养皿上并培养。如下图所示,( )是营养缺陷型菌株。如要进一步确定是腺嘌呤缺陷型,操作的方法是________,结果________的菌株是腺嘌呤缺陷型。
4、上述过程可归纳为________几个环节。
5、腺嘌呤缺陷型须在基本培养基中供给琥珀酸腺苷酸才能生长,说明诱变导致________。由此可见,腺嘌呤缺陷型菌株的发酵可用于生产(物质)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上学期高三生物第二次摸底考试试卷 题型:07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科学家用大肠杆菌进行诱变实验,获得两个营养缺陷型菌株,菌株A不能合成甲硫
氨酸和生物素,菌株B不能合成苏氨酸和亮氨酸,将这两种菌株混合在缺少这四种营养素
的培养基上,出现了能够生长繁殖的大肠杆菌,由此推断这两种菌株间实现了基因交流。
现代遗传学研究发现,细菌间的基因交流与F因子有关,F因子是一种质粒,含有F因子的大肠杆菌(F+)是基因的供体,不含有F因子的大肠杆菌(F-)是基因受体, F+大肠杆菌表面有一种称为性菌毛的毛状突起,与F-大肠杆菌接触时形成接合管,基因交流过程如下图
所示:ww w.ks5 u.co 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获得两个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原理是 ▲ ,两个菌株混合,在缺少相应的四种营养素的培养基上出现能生长繁殖的新菌株,这种变异属于 ▲ 。
(2)遗传学家将含有F因子的基因供体称为父本,不含有F因子的基因受体称为母本,细菌间的这种基因交流行为称为有性生殖,这种遗传现象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 ,理由是 ▲ 。
(3)F因子在细胞中以游离或整合到拟核DNA中两种状态存在,F因子能够整合到拟核
DNA中的原理是 ▲ 。
(4)F因子的单链进入F- 细菌,F- 细菌变成F+细菌的原因是 ▲ 。
(5)在基因工程中,作为目的基因载体的质粒DNA分子上有特殊的遗传标记基因,如果标记基因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鉴定受体细胞是否含有重组DNA的实验思路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单选1分)
A、不需要添加生长因子可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
B、不需要添加生长因子可在丰富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
C、因突变需提供某种营养才能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
D、因自发或诱发突变而导致的可抵抗环境不良因素的菌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