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某人腿部不慎被一宠物狗咬伤,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哟,我的天啊”.如图为该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请据图作答.
(1)反射弧通常由组成(用文字箭头作答).大叫一声“哎哟,我的天啊”是与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相关.
(2)若刺激图中M点,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过程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A点不能(能、不能)发生电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填字母)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若将该标本置于较高浓度的钠离子溶液中,刺激A点,A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化情况分别是不变、增加(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该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3)人感觉痛之前有了抬脚反应,这是因为脊髓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中枢.注射时,该人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分析 据图分析:E表示感受器,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突触结构,N表示传出神经,D表示效应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神经调节的低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脊髓(低级中枢)的活动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

解答 解:(1)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与说话有关.
(2)若刺激图中M点,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过程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特殊结构决定的,由于图中B、C处的兴奋只能有B向C单向传递,所以刺激如图中M点,则A点不会产生动作电位,细胞膜外的电位不会变化为由正变负.若将该标本置于较高浓度的钠离子溶液中,刺激A点,A点静息电位的峰值不变,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加.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递质会持续发挥作用,递质有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两种,因此,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3)脊髓中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
故答案为:
(1)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S
(2)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不能     B和C      不变       增加        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3)脊髓     大脑皮层

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与兴奋传导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
A.细胞核B.核糖体C.叶绿体D.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真核生物的细胞中,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多少种(  )
A.5、2、8B.4、2、2C.5、2、2D.4、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只有电信号的传导
B.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增加
C.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中无效应器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动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细胞体积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曲线走势的差异是由于两溶液的浓度不同所致
B.B点与B’点时,各细胞的细胞内液浓度均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因AB’段,细胞不断失水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出现B’C’段的变化
D.AB段失水使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从而出现BC段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湿砂分层堆积的低温处理可解除糖槭种子的休眠。下图为该处理过程中,糖槭种子内各种激素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10天种子内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比赤霉素高

B.种子赤霉素含量的降低导致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

C.未经上述处理的种子可能因脱落酸含量过高暂时不能萌发

D.细胞分裂素除影响种子 萌发外也能影响根的生长,但不影响根的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科学家将含有人体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表达载体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雌羊乳汁中含有α-抗胰蛋白酶.上述过程一般不会发生(  )
A.α-抗胰蛋白酶基因与载体间基因重组
B.α-抗胰蛋白酶基因在乳腺细胞中大量扩增
C.RNA聚合酶识别乳腺特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
D.乳腺细胞的高尔基体分泌α-抗胰蛋白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某些癌细胞表面明显增多,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1)研究者提取了癌细胞表面的EGFR,并注射到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取小鼠的脾脏组织,剪碎后用胰蛋白酶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将得到的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后,依次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和抗体阳性(或“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筛选得到所需的杂交瘤细胞,并从细胞培养液中获得待测单克隆抗体.
(2)研究者将待测单克隆抗体作为抗原注射到异种动物体内进行免疫,制备出抗EGFR单克隆抗体的抗体,然后将辣根过氧化物酶与该抗体结合,制备出酶标记抗体.将EGFR结合到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测的单克隆抗体,再将酶标记抗体加入反应体系.然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白色底物(可被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形成蓝色产物),反应体系中蓝色的深浅可以反映出待测单克隆抗体的含量.
(3)研究者分析所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蛋白质结构,设计新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控制合成该抗体的基因进行修饰改造,从而解决鼠源抗体在人体内的免疫排斥问题.研究者要利用大肠杆菌来表达新的单克隆抗体,降低生产成本,还需要解决抗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翻译后无法正确加工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西藏日喀则第一高中高一4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能使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的是( )

A. 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B.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C. 肠道中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 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