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下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有关间题:
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蒸馏水
1.4g2.1g0.2g10.0g1.0g定容至1000mL
(1)该培养基只允许分解尿素的细菌生长,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会抑制其它种类微生物生长,其原因是该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
(2)若要通过统计培养基中菌落数来估计样品中的细菌数,上述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是琼脂,接种时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接种培养后的菌落,不可能是下图中的D(单选).
(3)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后,要对其作进一步的鉴定,可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该菌后,如果指示剂变红,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4)某同学用0.1mL稀释液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平板中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63,则每mL样品中的细菌数是1.63×109

分析 1、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
2、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解答 解:(1)该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只允许分解尿素的细菌生长,故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会抑制其它种类微生物生长,其原因是该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不能利用尿素的细菌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2)若要通过统计培养基中菌落数来估计样品中的细菌数,需用固体培养基,故上述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是琼脂,接种时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法,该方法接种培养后的菌落,不可能是图中的D,因D为平板划线法.
(3)由于细菌分解尿素的过程中产生了氨,氨使培养基的PH值升高,故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后,要对其作进一步的鉴定,可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该菌后,如果指示剂变红,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4)某同学用0.1mL稀释液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平板中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63,则每mL样品中的细菌数=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体积×稀释倍数=163÷0.1×106=1.63×109
故答案为:
(1)选择   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
(2)琼脂   稀释涂布平板法    D (1分)
(3)酚红   红
(4)1.63×109

点评 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培养技术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明确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识记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识记常用的接种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对于微生物培养技术的掌握及分解尿素的菌的分离和计数的掌握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育种与C组方法比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育种原理和A组相同
B.矮杆抗病Ⅰ中能稳定遗传的占$\frac{1}{3}$
C.如果将矮杆抗病Ⅱ用于生产,还需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三种方法中矮杆抗病Ⅲ最难获得,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过程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

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促甲状腺激素.
(2)b的化学本质为多肽,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没变化.
(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③→②(只写编号).
(4)内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素毒,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电信号→化学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B(填字母)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DNA在真核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可能有(  )
A.细胞核 核糖体 线粒体B.叶绿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C.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D.线粒体 染色体 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如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抗原,使小鼠产生分泌相应抗体的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3)在细胞内DNA的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主途径是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而氨基嘌呤可以阻断此途径.另一辅助途径是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经酶催化作用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
①利用DNA合成途径不同的特点配制的HAT培养基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添加的氨基嘌呤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
②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4)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为部分物质出入液泡的示意图,Ca2+通过载体II进入液泡时不直接消耗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进入液泡属于主动转运
B.Ca2+进入液泡不需要能量推动
C.载体I、Ⅲ与ATP的水解有关
D.细胞液维持较高浓度有利于水向液泡渗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玉米的甜度由等位基因D、d控制,DD、Dd表现为非甜味,dd表现为甜味.玉米的糯性由等位基因G、g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现以甜味非糯性玉米和非甜味糯性玉米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在玉米的糯性性状表现中,显性性状是非糯性.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甜味糯性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ddgg的个体本应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非甜味糯性的性状.
 (3)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基因e对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发现,d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研究者为了探究e是否也在9号染色体上,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取所结的子粒,测定蔗糖的含量,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普通玉米:甜味玉米:超甜玉米=2:1:1时,则e不在9号染色体上;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普通玉米:超甜玉米=1:1时,则e在9号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动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N=8,其染色体DNA双链均带32P标记,将该细胞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得到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目记为相应数字,不考虑变异,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
A.4、4、4、4B.8、7、0、1C.6、5、4、1D.7、6、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由李建远率领的科研团队,在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成功克隆出5枚符合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的人类囊胚.实验流程如下(字母表示操作技术或生理过程).阅读材料完成(1)~(5)题.

(1)A过程中,采取的关键措施是超数排卵.
(2)B过程中,李建远教授采用三维立体偏振光纺锤体成像系统对核DNA精准定位后,再用微激光对卵子的某一机构打孔,才能精确剔除卵子细胞核.这一结构主要是指B
A.放射冠      B.透明带     C.卵细胞膜    D.核膜
(3)在培养皮肤纤维细胞核淋巴细胞时,往往会发生细胞接触抑制现象,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培养过程中除了保证无菌、无毒的环境外,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通常还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4)C表示细胞核移植,D过程往往需要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其中完成的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
(5)通过克隆胚胎进而用其衍生而来的器官来取代患者本人病变的器官,就会避免免疫排异反应的发生,根本原因是遗传基因(物质)完全相同.若用该克隆胚胎细胞进行治疗性克隆,则符合的基因导入细胞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