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表示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
(1)当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场所有
 

(2)在光照强度为Z时,A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为
 
mg/(m2?h).( 用CO2的消耗量表示)
(3)当光照强度达到Z点后,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是
 
.(答出两点).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会
 

(4)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位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两的变化是
 
(减少或增加),B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
 
(减少或增加).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
分析:题图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分析图解时要明确,光照强度为0时所对应的值为呼吸作用强度,并且图中纵轴所对应的值为净光合作用强度,而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白天的净光合作用量-夜间呼吸作用消耗量.
解答: 解:(1)当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细胞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可以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在光照强度为Z时,A植物已经达到光饱和点,图中对应的净光合速率为8mg/(m2?h),而A植物的呼吸速率为2mg/(m2?h),因此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0mg/(m2?h).
(3)当光照强度达到Z点即光饱和点后,光照强度不再是其限制因素,此时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和温度;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抑制了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短期内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增加.
(4)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A植物净光合作用小于2,白天积累的不够夜间消耗,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B植物净光合作用大于1,夜晚消耗后还有积累,因此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增加.
故答案为:
(1)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10
(3)CO2浓度和温度  增加 
(4)减少  增加
点评:本题通过曲线图综合考查了ATP的产生场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考生要能够分析曲线图从图中找出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和一定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关键是利用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计算出准确答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此实验的原理是低温抑制了纺锤体形成和着丝点分裂
B、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冲洗2次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C、群落中食物相似的物种竞争相对会更加激烈
D、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多糖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抗体、受体都具有识别作用
D、C、H、0、N是ATP、染色质、酶共有的化学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运输的实例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红细胞吸收胆固醇和葡萄糖都不消耗ATP
B、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C、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也要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D、在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甲图是某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A、B、C代表过程,数字代表时期),乙图是该动物一个细胞的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分析甲图可知,新个体的起始细胞是通过[]
 
的过程形成,在新个体发育过程中只进行[]
 
过程.
(2)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
 
期和[]
 
期.
(3)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其是甲图中[]过程的一个阶段,图中有
 
个染色体组.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
 
条.
(4)如果乙图1上某位点有基因B,2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甲病和乙病两类遗传病进行调查.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材料.
材料一 调查中发现甲病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世代相传;乙病的发病率较低,往往是隔代相传.
材料二 统计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见下表)
表现型
人数
性别
有甲病无乙病 无甲病有乙病 有甲病有乙病 无甲病无乙病
男性 279 150 6 4 465
女性 281 16 2 4 701
材料三 绘制甲病和乙病在某一家族中的系谱图(见下图).(甲、乙病分别由核基因A和a、B和b控制).

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二可以推断,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主要理由是
 
.从来源看,导致甲、乙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分析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可以得出:
①Ⅰ-3的基因型为
 
,Ⅱ-6的基因型为
 

②Ⅲ-10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③Ⅳ-11患甲病的概率为
 
,只患乙病的概率为
 
.因此,Ⅲ-9和Ⅲ-10若生育
 
性后代,其患病的可能性会更低些.
(3)若该地区的某对表兄妹(都表现正常)婚配,后代中患遗传病的概率将
 
,其原因是
 

(4)禁止近亲结婚是控制人类遗传疾病的重要措施,除此以外,你还会提出怎样的建议来有效预防遗传疾病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小组利用样方法对校园中三个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物种
个体数量
群落
A B C D
1 0 2 8 0
2 6 1 0 3
3 3 0 2 5
附:辛普森指数计算公式:D=1-
S
i=1
(
ni
N
)
2
(D--多样性指数,ni--某物种的个体数,N--为群落中个体总数
(1)图2为群落1中物种数量与样方面积之间的关系,则正确的取样面积应为
 

(2)A、B、C、D之间的形态差异属于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3)请比较三个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低(大小),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人员调查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梅花鹿的种群数量变化,绘制如下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过程中鹿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M点时梅花鹿的年龄结构一定为下降(衰退)型
C、M点数量表示梅花鹿的环境容纳量
D、图中曲线的波动幅度越大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