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履虫和栉毛虫为池塘中常见的两种原生动物。在自然水域中构成捕食关系(栉毛虫以大草履虫为食物);为了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两者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定期测量两个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二: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为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定期测量两个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实验一和实验二种群数量变化的是
(注:实线表示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虚线表示栉毛虫种群数量变化)
A.甲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丙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B.乙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丙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C.乙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丁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D.甲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丁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早和栉毛虫间的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如甲图所示;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如乙图所示。
I.(1)两种生物中, 是捕食者。
(2)若右图表示大草履虫迁入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该种群的增长方式为 。经调查,在第10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只。
II.右图表示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如果要使B尽量多地从A获得能量则A→C和A→B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 和 。若人们将(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会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江西省四校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大草履虫和栉毛虫为池塘中常见的两种原生动物。在自然水域中构成捕食关系(栉毛虫以大草履虫为食物)。为了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两者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定期测量两个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二: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为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定期测量两个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实验一和实验二种群数量变化的是( )
(注:实线表示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虚线表示栉毛虫种群数量变化)
A.甲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丙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B.乙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丙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C.乙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丁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D.甲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丁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陕西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四校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大草履虫和栉毛虫为池塘中常见的两种原生动物。在自然水域中构成捕食关系(栉毛虫以大草履虫为食物)。为了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两者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定期测量两个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二: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为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定期测量两个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实验一和实验二种群数量变化的是( )
(注:实线表示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虚线表示栉毛虫种群数量变化)
A.甲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丙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
B.乙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丙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
C.乙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丁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
D.甲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丁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