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实验探究的问题。
科学研究发现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有人做了如下的实验:
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1)此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____。需要严格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至少举出两种)。
(2)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 中,作为对照组。
(3)据此实验结果,推测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 __。
科学家研究发现,同种植物在高原地区长得较为矮小,原因是紫外光可促进生长素氧化分解,进而抑制植物生长。为验证紫外光 抑制植物生长,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分析。
材料用具:燕麦幼苗,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琼脂块,刀片若干,40W白炽灯和紫外灯管等。
(4)实验步骤
步骤一:准备2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A、B。向A、B两烧杯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完全培养液。
步骤二: ,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放在A、B两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
其中A为对照组,B为实验组。
步骤三:在培养过程中,A组用40W白炽灯照射,B组 。
步骤四:切下A、两组B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并对应标记为
a、b。将a、 b置于 两侧,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
(5)结果预测: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所作的一系列研究,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中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可以 从______和______中分离获取。
(2) 过程I将胚胎干细胞置于y射线灭活的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的饲养层上,并加入动物 血清、抗生素等物质,维持细胞不分化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饲养层提供干细胞增殖所需的______,加入抗生素是为了______。该过程对于研究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3) 过程II将带有遗传标记的ES细胞注入早期胚胎的襄胚腔,通过组织化学染色,用 于研究动物体器官形成的时间、发育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这项研究利用了胚胎干细胞具有 ______的特点。在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囊胚的后一个阶段是____________。
(4) 过程III是培育转基因小鼠,将获得的目的基因导人胚胎干细胞之前需构建基因表达 载体,目的是______。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5) 过程IV得到的小鼠畸胎瘤中里面全是软骨、神经管、横纹肌和骨骼等人类组织和器官。实验时,必须去除小鼠的胸腺,使其存在免疫缺陷,其目的是______,该过 程 研 究 的 意义在于解决____________问题。
(6) 该研究中,包含的生物技术有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回答有关免疫的问题
下图为艾滋病病毒(HIV)通过人体T淋巴细胞膜上的CD4受体识别并侵染T淋巴细胞的,其中①~⑧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
(1)CD4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2)HIV以 的方式进入T细胞,并在 (细胞器)的作用下脱去衣壳,释放出 (物质)。
(3)过程②、⑤、⑥依次称为 。
(4)与③过程相比,②过程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
(5)H7N9是感染人的 病毒,侵染细胞后它与HIV都具有图中的过程是 (用数字表示)
(6)从H7N9与HIV侵染人体的靶系统看,前者是 ,后者是 ,由此说明 。
(7)为防止病毒增殖,研究者用CD4受体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引诱病毒识别并侵染,取得了灭活的效果。叙述其机理是 。
(8)实践表明通过 来保护易感人群是目前预防微生物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鸟类与爬行类具有亲缘关系,下图A、B分别为鸟类和爬行类的早期胚胎。
(1)下图中两者的相似之处是都有 (填图中编号与对应的名称) (2分)
(2)两者亲缘关系在古生物学上最直接的证据是__________化石。
19世纪英国某地生活着1种晨昏型鸟,其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有2000、2000和6000只,
后来,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生存并繁衍后代。
(3)初始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
(4)若干年后,该岛上形成了另一种日出夜伏型的鸟类,则形成这种新型鸟的原因是 ,其中起选择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是 。
(5)调查发现控制日出夜伏型鸟某性状的基因型为DD 与Dd,其频率分别为60%和40%, (dd属致死型),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DD基因型的个体占_______。
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
(6)对某地1个大熊猫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P蛋白为主要抗原。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过程①指的是 。从过程①到提取分离出P基因的具体操作中,源自不同生物的DNA之所以能够重组的原因是: ;相同的基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都能成功表达出相同的产物,其原因是: 。
(2)过程③构建重组DNA分子过程中最常用的载体是 。若限制酶Ⅲ的识别序列是CCTAGG,它能在A和G之间切断DNA.下图表示用该酶处理P基因后产生的片段。
若P基因某处有一个CCTAGC突变为CCTAGG,用该酶处理后将产生 个片段.
(3)除了B淋巴细胞外,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还有[ ],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 。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制成疫苗,该疫苗注射到人体内后,首先由 进行处理和呈递,最终激活B淋巴细胞。
(5)雌性老鼠体内存在⑦的场所有 。(多选)
A.血清 B.乳汁 C.组织液 D.肝细胞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利 用红外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密闭小室中的CO2浓度变化。现有两个密闭透光的小室,容积为1L,分别放置叶面积均为10cm2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给予某强度的光照,测量小室中每小时CO2的浓度,假设结果如下图1所示;图2中曲线①、②为小室中植物A、B随着光强度变化所测得的CO2吸收量(不考虑温度对呼吸量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图1显示,A、B两种植物所处的密闭小室中 CO2浓度变化趋势均是逐渐降低,其原因是 ________。CO2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后不再降低且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其原因是 。
⑵图1所在光强度下A、B植物的光合总量分别是________ mg/L/10cm2/h、______ mg/L/10cm2/h。
⑶图2中表示A植物的曲线是 (填①或②)。
⑷假如图1测定时的光强度为7千勒克司,则图2中的m、n值分别为____mg/L/10cm/h、____ mg/L/10cm/h。
图2中,能使一种植物能积累有机物,另一种植物消耗有机物的光照强度范围约在 千勒克斯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请回答下列关于实验的问题:
(1)将紫色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所看到的紫色结构中的液体是
。如想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则应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 。在分离出的空间中充满了
。这一现象说明 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目的是
;加入丙酮的作用是 。给装有层析液的烧杯加盖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别 | 材料 | 实验条件 | 观察内容 |
A | 豆浆 | 0.1 g/mL的NaOH溶液、0.01 g/mL的 CuSO4溶液 | 液体的颜 色变化 |
B | 梨汁或 苹果汁 | 0.1 g/mL的NaOH溶液、0.05 g/mL的 CuSO4溶液 | 液体的颜 色变化 |
C | 洋葱鳞叶表皮 | 解离液、清水、0.02 g/mL的龙胆紫等 | 有丝分裂的过程 |
D | 菠菜叶 | 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 液等 | 色素的种 类和颜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
为获得棉纤维既长又多的优质棉花植株,研究者对棉花植株中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研究。
1.在研究中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明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2.下图所示棉花植株①、②、③三个部位中,生长素合成旺盛的部位是_______,生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___。
3.研究者比较了棉纤维将要从棉花胚珠上发生时,无纤维棉花、普通棉花和优质棉花胚珠表皮细胞中生长素的含量,结果如图。从图中信息可知,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的关系是___________。
4.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得到结果如表,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