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B.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
C.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
D.图2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相应变化发生在图1中的b点时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东省高三上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均分为三组,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 培养瓶中气体 | 温度(℃) | 离子相对吸收量(%) |
一 | 空气 | 17 | 100 |
二 | 氮气 | 17 | 10 |
三 | 空气 | 3 | 28 |
(1)该实验的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组别一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___作用。
(2)实验结果表明,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进行的。低温(3℃)使该植物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明显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经过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培养液中留存的Ca2+较多,而NO3-较少,这一现象与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有关,这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
(4)若除去培养液中的MgSO4,将直接影响植物体内__________的合成,这说明无机盐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8.21周考生物2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8.21周考生物1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8.21周考生物1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8.21周考生物1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部分氰化物外漏,由于处理及时,没有造成大范围污染。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陷入窒息。下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钾离子的相关实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B. 实验甲中4 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
C. 实验乙中4 h后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于无氧呼吸
D. 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8.21周考生物1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O2的产生 B.H2O生成 C.[H]的消耗 D.ATP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漯河市高三模拟测试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扁担塘是位于长江中游的一个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
(1)传统渔业只重视水草→草食性鱼这一条食物链。为了使渔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应增加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调整食物链(网)结构,调整后的结构如下图。
此食物网中虾类和底栖动物的关系是 。对于该湖泊的鱼类和河蟹产量来说,水草和 极为重要。
(2)科研人员针对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如下表。
能量KJ·m-2·a-1 动物名称 | 摄入食物中 所含的能量 |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 呼吸作用 散失的能量 | 粪便中的能量 |
铜锈环棱螺 | 516 | 15 | 231 | 270 |
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来源是食物中的 能,它同化的能量为 KJ·m-2·a-1。
(3)铜锈环棱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中包含了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引起的热能散失。科研人员在测定这部分能量时,首先将实验螺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48h的饥饿处理,然后取相同的 (填“白色瓶”或“棕色瓶”)分别标号,进行如下处理,密闭后置于光下。(“+”代表放入,“-”表示不放入)
实验处理 | 组A | 组B |
①预处理的湖水 | + | + |
②经48h饥饿的铜锈环棱螺5只 | + | + |
③水生植物(食物) | + | - |
为了排除水生植物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需另设置一组对照,对照组的处理应包括 (选填表中实验处理的标号)。实验3h后待A瓶中的螺饱食后再测定各瓶溶氧量,可得铜锈环棱螺在饱食和饥饿状态下的代谢率。然后科研人员除去A瓶中的水生植物,给A、B瓶更换预处理湖水,每隔3h测定一次溶氧量并计算代谢率,直到A、B两瓶铜锈环棱螺的代谢率 时终止。通过计算得出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所散失的能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上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单位:102kJ/(m2·a)]。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GP | NP | R | |
① | 15.91 | 2.81 | 13.10 |
② | 871.27 | 369.69 | 501.58 |
③ | 0.88 | 0.34 | 0.54 |
④ | 141.20 | 62.07 | 79.13 |
⑤ | 211.85 | 19.26 | 192.59 |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
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
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
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