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养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进行平板划线时,每次划线结束后仍然要灼烧接种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或感染实验操作者本人.
(2)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刚果红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甲同学在实验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则纤维素分解菌位于A内.   A.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3)乙同学打算从牛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并计数,与分离醋酸菌相比,进行培养时除了营养不同外,最主要的实验条件差别是保证无氧环境环境,该同学采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小(低).

分析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色,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在纤维素被分解后在培养基上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解答 解:(1)灼烧接种环最直接的目的是杀死残留微生物,结束后灼烧是为了避免污染环境,感染实验操作者.
(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在纤维素被分解后将不再形成,则在培养基上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据图分析:图中③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所以纤维素分解菌位于其内,故选:A.
(3)牛胃是一个厌氧的环境,所以其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与需氧型醋酸菌培养条件有所不同.因是活菌计数,所以部分死亡菌无法计数.另外当菌落重合时,只能计数为一个菌落,所以偏小.
故答案为:
(1)污染环境或感染实验操作者本人  
(2)刚果红 A
(3)无氧环境   小(低)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等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科学家从某无限增殖的细胞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常用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诱导因素诱导细胞融合.再经多次筛选和细胞培养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有人提出用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请完成设计方案:
①取特定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能够无限增殖的细胞中,构成重组细胞.(假定移植后细胞核中基因的表达状态不受影响)
②将重组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以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3)也有人提出,可以直接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prG)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其思路如图所示.
①酶A是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B是指DNA连接酶.
②图中Ⅰ表示目的基因(无限增殖调控基因或prG),对Ⅱ进行检测与鉴定的目的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和是否表达,Ⅲ具有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收集大量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便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B.可以预测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
C.根据特定的生物功能,设计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
D.根据人们的需要,直接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进行改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面的坐标曲线表示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BC段对应的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
B.曲线DE段对应的细胞内一定有姐妹染色单体
C.出现AB段变化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D.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两个子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科学家把c-Myc等4个关键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转入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使其变成未成熟的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即iPS细胞,而未成熟的细胞能够发育成机体内所有类型的细胞.
(1)题中的逆转录病毒相当于基因工程基本工具中的运载体;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对核苷酸序列有严格要求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能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2)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其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3)若想增强病毒颗粒的感染性,可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病毒外壳蛋白的结构,并最终通过对基因进行操作来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约有20种,则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和组成密码子的碱基种类分别约有(  )
A.20种和20种B.64种和20种C.64种和4种D.61种和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肉毒杆菌会产生肉毒杆菌毒素,只要有0.01mg的肉毒杆菌毒素就可使人致死.肉毒杆菌毒素分子的作用机理是(  )
A.抑制呼吸中枢,使人因缺氧而窒息而死
B.阻断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使人因缺氧引起肌肉麻痹
C.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肌肉麻痹
D.抑制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心肌细胞无力收缩,阻碍血液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根据以下材料:①藏报春甲(aa)在20℃时开白花;②藏报春乙(AA)在20℃时开红花;③藏报春丙(AA)在30℃时开白花.在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相互关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材料①②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决定的
B.由材料①③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
C.由材料②③可知环境影响基因型的表达
D.由材料①②③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省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

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