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一直维持在稳定不变状态

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

解答 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图中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A正确;
B、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B正确;
C、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所以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C正确;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而不是一直维持在稳定不变的状态,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向光性原因的探究,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经典实验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
B.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60只,必须积极防治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请回答下列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相关问题:
(1)根据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状况,分析人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说明细胞膜就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根据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就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3)生理盐水是和动物细胞的细胞质的浓度相等的氯化钠溶液,人体使用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为0.9%,用蛙做实验时,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为0.65%.当人体需要输入药物时,应当用生理盐水作为药物的溶剂,以保证人体细胞(填“器官”或“组织”或“细胞”)的生活环境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人和蛙使用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子数不一样是因为:人和蛙细胞的细胞质的浓度不一样,因此,所使用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也不一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合成核酸基本单位所必需的无机盐(  )
A.铁盐B.磷酸盐C.钙盐D.硫酸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某种香腕豆的花色有紫色与粉色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闪A和a控制.已知粉色香腕豆不育,现利用紫色香腕豆进行系列实骑:
实验一:紫色香腕豆自交后,F1紫花:粉花为1:1;
实验二:将F1紫花的花粉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所获得的幼苗,得到全为粉花的香腕豆.
回答下列问题:
(1)紫花和粉花的显隐性关系是紫花对粉花是显性.
(2)F1中紫花植株和粉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
(3)实验二采用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该实验的结果说明基因型为A的雄配子(填配子)致死.
(4)在实验二的育种过程中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或观察植株形态的方法,判断所获得的植株是否为二倍体.
(5)科研人员发现实验二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的二倍体植株中,存在“嵌合体”的问题,即植株中有的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有的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最可能是细胞分裂不同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  )
A.呼吸作用、渗透作用B.呼吸作用、主动运输
C.光合作用、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以下是生物体内三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D是淀粉,人的肝细胞中物质D是糖原(或者肝糖原).
(2)相同质量的D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脂肪.
(3)C的化学名称是氨基酸.由C物质形成F的场所是核糖体.
(4)F在细胞中广泛存在,功能复杂多样,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录只能以基因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B.一个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缩短每一条肽链合成的时间
C.参与基因表达的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D.转录与翻译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它可以将体温设定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正常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温度回到调定点水平.其调控过程如图甲所示,但也可因生理活动或病理反应发生一定的改变.如细菌感染导发热,致热原可使温敏和冷敏两类神经元活动改变,调定点上移(如38℃).调定点上移后,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的水平(38℃)上达到平衡.其过程如图乙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体温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热装置主要是指骨骼肌和肝脏,散热装置主要有皮肤、毛细血管和汗腺.它们的活动受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的影响.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这种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
(2)当受到病菌感染时,身体产生内生性致热源,使体温调定点处于I过程中,这时身体会认为自己处在了体温过低(填“过高”或“过低”)的状态,于是就会打寒战(肌肉收缩产热)、面色苍白(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甲状腺(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体温就会迅速的飙高.处于Ⅱ过程.
(3)当病人处于第Ⅲ阶段时,临床表现为大量出汗,此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并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