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 |
B. | 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 |
C. | 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 |
D. | 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由于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要研究该标记物的出现的部位,因此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不应含有32P标记的无机盐,A错误;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B正确;
C、基因分离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病毒和细菌的遗传均不遵循该规律,C错误;
D、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菌体分离,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中;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明确图示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 B. |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 ||
C. |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D. | 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属于生物高分子 | |
B. |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合成ATP需要在光下才能进行 | |
C. | 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时刻发生 | |
D. | 1molATP水解时,能释放出30.54kJ的能量,这些能量贮存在两个高能磷酸键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利用血清进行治疗的免疫过程和结核杆菌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免疫过程不完全相同 | |
B. | 如果该菌侵入人体,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在刺激B细胞分化成为浆细胞的体液免疫中也可以发挥作用 | |
C. | 多数情况,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 |
D. | 病人痊愈后,记忆细胞会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程①产生的能量用于放能反应 | B. | 过程②发生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 ||
C. | 过程①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 D. | 过程②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蚕豆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 |
B. | 人类蚕豆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 |
C. | 一对夫妇均表现正常,他们的后代不可能患蚕豆病 | |
D. | 蚕豆病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红细胞不能大量合成糖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同种类的生物体的含水量大致相同,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 |
B. | 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 |
C. | 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 | |
D. | 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时会导致叶片发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 | B. | 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符合3:1 | ||
C. | 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 | D. | 统计的样本越小越接近3: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长春市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不仅氨基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而且各自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
B.蛋白质之所以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因为它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
C.蛋白质的多样性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D.开水煮沸鸡蛋清,不仅破坏了其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且破坏了氨基酸之间的肽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